叶川点燃一支烟,双手插袋,逐个浏览那些房屋,遇到上锁的就一脚踹开,无锁的直入其内。
几乎每个房间都被荒草侵占,哪怕地面有石板,草丛依旧坚韧地从缝隙钻出。
正房的一角甚至已开始坍塌,更不必谈论有何有价值的物件了。
探查了六七间屋子后,多处为空,但进入后院,他微微惊讶。
后院共有四户住家:两边私自加盖的两屋及正房的东厢西厢和大门厅。
除了住于正房东厢和门厅的那户门外上锁为黄铜老式横向门锁略显得沧桑依旧,其余三户家家门户皆为敞开放置。
西厢房与门厅的锁竟是经年岁月依然锃亮的老式横门锁,尽管历经十多年风风雨雨。
一般的百姓怎么会这么矫情,现代式的新锁头不仅廉价实用,而且价格不菲,如果不是常用的话,开锁都会很繁琐。
然而即使这锁是崭新的,门框却显得有些老化,门环处已开始松动。
叶川轻轻一拨,两扇门环加上那把黄铜横推门锁,就与门一起掉了下来。
这座宅子的门环明显要比那单独门户的好很多,精细的雕刻,全是由铜制成的。
将它随手收进系统空间后,叶川推开屋门进入屋内。
内部情况略好于前一处,虽然地上还有丛生的野草,但脚下仍有踏足之地。
先引入眼帘的是堂屋里挂着的画卷,虽然颜色尚且鲜艳可见,但它选用的木料质量一般,显得有些。"可惜!”叶川轻轻地叹息道。
这样的画卷并无修复的价值,画作的内容不过是常见于门廊的传统年画或钟馗图像,算不上什么珍品。
原打算去西厢房看看,突然间,他注意到这堂画背后的门背后似乎藏着别处的奥秘。
由于自然的侵蚀,堂画的边缘已腐坏严重,他借此现了隐藏的东西。
抓住一个角,叶川稍稍用力,一大片烂木头就被扯了下来。
果然,后面展现给他一副挂屏,但是只露出了一个角,想要辨识式样和材料不太容易。
并未顾忌空气中悬浮的灰尘,叶川眯起眼睛将整幅画卷都揭开,只见堂画背后出现了三幅长达一米、宽约五十厘米的挂屏。
他惊叹地喊道:
"哇!"
当看到这三幅嵌有玉石的挂屏时,叶川不由脱口而出。
每一幅都是用玉石镶制,第一幅画的是一棵绿墨色葫芦配上黄色的梅枝,第二幅描绘的是瓶中盛放白梅的画面,第三幅则是以松柏为主体、曲折而寓意深远的画卷。
而且每一幅都有一位仙人的画像,分别是福、禄、寿三位神仙。
由于堂画遮挡了正面,这些挂屏得以完好保存,也许以前的主人都不知道它们的存在也未可知。
根据门上精致的铜锁来看,前任主人一定非常细致。
如果有这些挂屏,必定会带走。
而这所拥有二进庭院的清朝府邸曾是一位显赫主人居住的地方,叶川从门口的上马石推断他是名武官,因此这般的装潢也不奇怪。"真是今日收获匪浅呀!"叶川内心满是喜悦。
先是意外得到明朝贵重的黄花梨交椅,虽说品相不佳,但有系统辅助,还能修复至近乎完美的样子。
紧接是清代玉石嵌饰岁朝图挂屏,虽然不及交椅值钱,差距也不大。
谨慎细致地摘下挂屏,将它们心安理得收纳进了系统储存空间。
回来的空地,二十余名工作人员正大汗淋漓地搬运行他们收回的一堆旧家具杂物。
破门窗、锈铁护栏、破损的玻璃、碎木料堆积如山,但这只是他们收获的冰山一角,十六辆三轮车显然还不够载运。
大家早已大汗淋漓,甚至有些人已脱下上衣,赤膊站在那里,没有人敢懈怠片刻。
就在此时,轧钢厂办主任杜小涛带着两位工作人员推着一辆三轮车向他们走来。
离他们还有十几米时,杜小涛满脸笑意,热情地大声喊道:“小叶,给你们送绿豆汤来了!”
在他的身后紧跟着四位人员,其中一人负责三轮车,上面堆着两大桶鲜嫩绿皮的绿豆和过二十个陶瓷碗;另一人手里提着一大编织袋,装满干净的毛巾。
面对杜主任的好意,叶川感激地回应:“小涛主任,您真是费心了。”
叶川虽是男子汉,但考虑事情并不周全,本应他自己筹备,结果却是空手而来。
炎热天气使他们的汗流失加,水分极度消耗,极有可能引起中暑。
而一碗碗绿豆汤恰能补补水,消消暑气,正是他们迫切所需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