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不能代表一个人的眼见、人品和为人,你如果读了点书就觉得自己比没能读书的人高贵,这说明你的书也白读了,”夏风无语,看不下去了:“算了,我们去街口玩吧。”
说完,夏风给凌一使眼色,又把赵小小叫走。
周海慌了,跟上夏风,笑嘻嘻地说:“我就开个玩笑。”
但是夏风没理他,扭头跟凌一说话:“明年学校可以申请资助名额和住校名额,你有打算给小小申请吗,如果以她的成绩,肯定能申请到。”
凌一摇头:“不用,她现在吃喝不成问题,资助名额就让给韩春那些比她更需要的。至于住校,她住家里自在,晚饭能吃好些,还能自在看会儿电视,家离学校那么近没必要住校。”
夏风虽然早就猜到了凌一的想法,但在准确从凌一嘴里听到这些话是不一样的,就好像,她们在某种频道上异常契合。
不是说赵小小的情况就不需要资助了,要换作从前,凌一没有带孩子离开赵家,任由赵小小继续留在赵家那种贫瘠又偏执的家里,夏风说什么也要为赵小小争取到资助名额。但现在不同了,凌一有能力也有条件照顾赵小小,比起赵小小,韩春那些孩子更需要这几个资助名额。
凌一没有像有的家长那样,觉得能争取到的学校给的免费名额就是赚到,她送孩子去读书不是去占便宜的,而是真心希望赵小小能好好学习,不是希望她回报父母,而是希望她走得更高更远。
夏风第一次,在一个和自己相识不过一年的人身上,感受到什么叫契合。明明,两人身份、年龄、出身完全不同,除了唯一相同的性别,好像没有任何共通之处,却能彼此理解。
在梦城,一起读书的同学,一起生活的家人,没有一个能让夏风这般好奇和想要靠近。
却在茶水镇这样一个偏远的小镇上,有这么一个人,让夏风想要无穷无尽的交流,在无数次的交流中,或争执或契合,一步步互相了解互相理解。
身后的周海几次搭话都没能得到夏风的回应,尴尬地被甩在后面,看着三人越走越远,有种追不上也没人在乎他追不追得上的窘迫。
玩到凌晨一点,赵小小才玩痛快,被周海指责的扫兴,因为妈妈替她说话,瞬间把这个顽固的叔叔抛之脑后,撒丫子玩。一年积攒的零花钱,在今天晚上消费了一半。回去后,赵小小数着自己存钱盒里的纸币,龇牙咧嘴地算账。
凌一没搞懂,赵小小现在不缺吃穿,怎么反倒愈发像财迷了。
过完年,初几的时候寻常人家都四处走亲戚家串门,只有凌一三人,没有亲戚可以串门,这倒是少了很多麻烦。
不过楼上周海还是不死心,让他妈刘大姐来请凌一三人去吃饭。
夏风实在不想去,她早就看出周海的心思了。男人喜欢的眼神直白而不加掩饰,她又不是十几岁的小姑娘,能看不懂对方在想什么。
虽然她很不想这么说,不想以貌取人、以学历、家世背景取人,但是,首先周海不符合她的审美标准,总觉得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看不太顺眼。其次,就算她可能喜欢上周海,那她的父母也不会同意。
夏风是违背了父母的意愿来到茶水镇,她在梦城的家境比周海好太多了,即便在几十年后,也有很多家庭都达不到她的生活水平,城里的小康家庭,在以后依旧是很多人眼里的“有钱人”标准。
不是说谈恋爱结婚非得门当户对,但夏风的父母是不可能允许夏风“扶贫”的。
最重要的是,夏风实在不喜欢周海,哪怕他想尽办法讨好追求自己,但言谈举止间透露出的急切和庸俗,让夏风每次应付他,不如去应付自己那满是偏见的男同事。
所以一直到元宵十五之前,刘大姐不止一次来叫过凌一三人,凌一和赵小小去了,给个面子,但夏风宁愿自己待在屋里吃冷饭剩菜,也不愿意去楼上。
后面几次,凌一和赵小小也不去了,刘大姐摇头叹气,她也懂人家啥意思了,就是对她儿子没意思呗。
结果周海不死心,觉得自己条件这么好,夏风怎么会看不上他呢?
虽说他常听人说烈女怕缠郎,但过完年没多久,他也要忙于工作,每天能去缠夏风的时间也不多,而且夏风常常为了避开他,要么是留在学校里批改作业,要么是躲在里面的房间不出来。
新学期开学,茶水镇的中小学校舍终于建成并且投入使用,谈不上条件多好,一间屋住十二个学生,即便在十几年后的某些专科学校,也不见得比这条件好。
总的来说,校舍算不错了,韩春和一些离茶水镇远的学生都申请了住校。住校名额分两种,一种是家庭条件差,相当贫困的,可以申请免费的住校名额。一种是离得远,或者父母要外出打工,没时间照看孩子的,条件还算不错,至少吃得上饭,这种就需要交住宿费,一学期也不贵,一百来块钱。一个学期少说三四个月,一个月投算下来也才几十块,有的人还是交得起的。
校舍投入使用后,就需要有宿管老师来照看住校生。茶水镇的中小学老师其实都是混着管的,初中部的老师加起来不超过十人,小学部这边老师更少,还得考虑几个不住校离学校远的老师上下班不便的问题,所以排班下来,夏风这学期至少得有两个月负责管理校舍学生。
也就是说,她起码有两个月的时间,晚上都得十一点多自己走夜路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