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似水流年”的新ep据有关人士爆料,风格和上一张很不一样,让宋思雨非常期待,故而早早地守候在星博相关页面准备试听。
视频的播放界面就是一个在缓慢转动的黑胶唱片,非常简洁。
戴上耳机,她按下播放键。
前奏旋律格外抓耳,提琴的声音本来是清脆明亮的,这里配上合成的音效,却显得绵长忧伤,带着梦幻与迷蒙的色彩,仿佛一下子将人拽入深沉的夜色之中。
在提琴的压制之下,编曲里还隐隐能听见笛子的声音。微弱的,但连续不断,始终没停。似乎充当了背景里的风声。每当提琴渐弱,笛声就会暗暗升高,让人不禁猜想是不是风大了,盖住了人的思绪。
宋思雨眼睛一亮。
轻盈的人声缓缓响起,伴随着逐渐清晰的鼓点,整首歌的节奏骤然加快。
提琴与笛子的浅深交替,电子合成音效的使用,步步紧逼的歌词,以及歌者微微上翘的尾音,危险而迷幻的感觉更甚。
她脑海中忍不住浮现出一个人在悬崖边翩翩起舞的画面。
——灵感女神在向她挥手。
歌曲的鼓点节奏越来越急促,与此同时其他的伴奏乐器却在微妙地减弱,形成了一种很怪异的感觉,一面是激情昂扬的上升、一面则是默默无声的下降,好像一种无形的蚕食,握住人的咽喉令人逐渐无法呼吸。
正当宋思雨认为很快歌曲就要达到高潮时,出乎意料地,所有的乐器都消失了,无论是曾经占据过主导地位的提琴、始终坚守的笛声还是后来居上的鼓点,甚至连原本有歌词的人声都被哼唱替代,整首歌忽然变得一片空白,之前塑造的危险感消弭无痕,就像上述画面全被人涂抹掉了一般。
她一时不知道该惊讶于此处大开大合、急转直下的处理还是惊艳于人声的纯净。
下一秒童声合唱忽然加入,与歌者的哼唱声相搭配,让人立马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从带着迷幻色彩的危险感到此刻直击人心的孩童般的纯洁,歌曲跳跃的步伐太快,以至于宋思雨都没反应过来这究竟是要表达什么。
“难道是掉到悬崖下面去了?呃,然后上天堂了?”她不确定地提出猜测。
然后全曲后来最为人称道的片段开始了。
只听童声在保持唱的旋律不变的同时,音色慢慢发生了改变,一点一点变得成熟起来,最后竟然与始终哼唱着的那个声音的音色重合了起来!
在和声与人声逐渐交迭的过程中,乐器伴奏再次出现,萦绕在歌曲前半段的迷蒙感又一次缠绕上来,将听众紧紧束缚。
宋思雨脑海画面中的那个人闪顿了一下,重新开始跳舞。
一切仿佛什么都没变过。
依然是黑夜、悬崖、大风,以及在危险边缘伸展的舞者。
根本没有什么坠落悬崖,没有什么天堂。
有的仅是一个剎那间诞生,又剎那间消失的,记忆碎片。
随着意识流动到旋律的尽头,宋思雨看到悬崖边的舞者定住身体,以一个微斜向无尽深渊的姿态作了谢幕。
全曲结束。
唯余静默。
宋思雨沉思片刻,选择再听一遍。
她的tsg弹出振动提示。
是朱芯芯。
【死鱼死鱼!你听流年新歌了吗!!!我死了我死了!我好喜欢啊啊啊啊啊】
她不得不暂停音乐回消息。
【听了。感觉是一首偏意识流的歌?不算暗黑,但我也喜欢。】
对面看到她的回复立马警觉:
【你要画?】
【有这个打算。】
朱芯芯想起好友上次《爱如蛛网》的超高热度,也有点开心:
【太好了!呜呜呜,圈里有大佬同担真是太快乐啦!不愁没粮】
宋思雨强调:【不是流年粉。只是觉得他的歌很适合作手书】
关掉tsg,她继续听歌寻找绘图的想法,试图按照自己的理解来描绘这首歌所想表达的东西。
她不知道的是,这次她做出来的手书再次成了现象级作品,短短一星期在刷子上斩获了超过七百万的播放量,为大众对《悬崖边》的阐释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而在网络上,关于《悬崖边》的讨论也是铺天盖地。
一方面是因为歌曲本身一如既往的高质量以及“似水流年”的号召力,另一方面是这首歌本来就带点试验性,意识流般跳跃的内容,很考验听众的想象力和接受度。能t到的人非常喜欢,从各种角度解读这首歌,将之吹上神坛;不能t到的人则认为整首歌都挺莫名其妙的,对他们的分析嗤之以鼻。
两极分化极为严重,支持派和反对派针锋相对,激战不休。
——当然,其中不乏眼红“似水流年”这一年的蹿红速度趁机煽风点火、搞臭他的名声、唱衰他第二张ep销量的同行。
至于这些人所占的比例……拜托,如果真的只是因为歌无法t到,不会到处发帖带节奏的吧?
如果说先行曲的意义就是为专辑发表预热的话,这首歌毫无疑问做到了,而且极其超标。
海角论坛上一个题为“关于本人对流年《悬崖边》是否为转型失败之作的看法”的帖子已经迭了上千层。
前面几层是楼主自己的分析,设置了禁止他人评论,因此显得异常和平。
1l:【先迭buff,本人非流年粉,非专业乐评人,只是一个听歌的,站在听众的角度。以下内容纯属本人的主观看法,与我的亲属朋友无关。不赞同请理性讨论,不要跟鉴定成分一样我说一句和你观点不一的话就开始满嘴喷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