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并没有第一时间反驳,这个年头的文坛流行的,不是扎根和挖掘华夏传统民族文化的寻根文学,就是学习和模仿西方写作流派和手法的先锋派、现代派,即便是现实主义,那也是推崇幻觉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这些“新现实主义”,《平凡的世界》走的依旧是传统现实主义文学的老路子。
事实上,一点儿也不符合如今文学界和出版界的胃口和风向。
像朱伟、周昌义他们欣赏的有新意的,不仅要有情感,还要出处新思想、新观念、新形式、新手法,比起《平凡的世界》,不管是《当代》,还是《人民文学》,都有很多不错的作品等着。
就比如余桦的《河边的错误》、冯骥材的《三寸金莲》……
“这篇《平凡的世界》真的如其名一样,太平凡了。”
朱伟补充了句,“当然,我不是说就不能刊登在《人民文学》上,就是那个条件得改改。”
方言不禁意会道:“是觉得这个表的条件太苛刻了?”
朱伟说:“是有那么一点儿。”
方言笑了笑,“这个啊,其实是行内的潜规则。”
朱伟为止一惊:“潜规则?”
方言解释说,一些成名作家在投稿的时候,会对编辑部提出许多苛刻,甚至难以接受的要求。
这些要求并不是他们真的有信心或者只有满足条件才能表作品,而是他们对自己的作品缺乏信心,提前给自己和编辑留下退路,如果作品可以表,这些条件都可以再商量。
可如果作品不值得表,编辑就可以在退稿的时候,引用这些苛刻的条件为借口,委婉表达退稿意向,相当于是给彼此双方递了个台阶,避免出现周昌义直接退稿的羞辱之举,那就太不体面了。
“原来是这样啊!”
朱伟恍然大悟,“怪不得秦老师那边批评周昌义不懂规矩。”
“人一生三碗面最难吃,情面,体面还有场面,而文化人呢又特别地好面儿。”
方言道:“所以该给的体面,尽量一分都不能少。”
“那您看这么办成不成?”
朱伟觉得以陆遥在文学界的地位和身份,《平凡的世界》当得起《人民文学》板块头条的位置,但是最好不是全文一次性表,而是分个上中下三期表,然后可以静观《平凡的世界》上部的读者反馈,决定中部是不是继续在头条位置表,再根据中部的评价和反响,决定下部表的位置。
“主意倒是不错。”
方言道:“不过对《平凡的世界》可行不通,这部觉得不能断着看。”
“这是为什么?”朱伟投去问询的目光。
“不知道你看《平凡的世界》的时候,有没有一种感觉?”
方言说:“在平平淡淡中有一股昂扬向上的力量。”
朱伟点头附和:“这倒是,说不清道不明的。”
“这就是因为《平凡的世界》里蕴含着能让读者情感共鸣的潜力。”
方言说:“一本广受欢迎的经典,先必须要有可读性,能让看书的人不断地去阅读、去理解的内容和主题,如果读者连读都无法读完,就算再经典、再伟大的也会变得无人问津。”
接着伸出两根手指,“这第二就是要有情感共鸣力,能让读者感同身受,产生共鸣,如果一部都不能触动读者的情感,把自己代入角色,依然称不上是真正经典的好作品。”
“可是我虽然能从《平凡的世界》里感受到这种情感共鸣,但这种力量太薄弱了,根本不能促使我有一口气读下去的欲望,所以我才考虑把《平凡的世界》划分成三部分。”
朱伟解释道:“我觉得很少有人能耐着性子把它从头到尾看完。”
方言说:“想要让人耐着性子把《平凡的世界》看下去,就得想些好办法。”
“方老师,您有什么高招?”朱伟眨了眨眼。
方言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准备在表之前,把稿子交给中央广播总台来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