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
苏氏兄弟也在讨论这个问题:“新旧之间判然有别,隔阂日深,那新文学推行之初,是否与旧文学有决裂之意?”
苏轼摇摇头:“未必,你听楚姑娘先前所讲,诗骚不忘,魏晋至唐,更有那明清的高明、曹雪芹。他们虽有新文学,却仍不忘旧之典籍,对李杜二人更是尤其推崇,我看不是决裂,而是兼收。”
苏辙想了想笑道:“如此看来,后世也是文明昌盛之朝。”
启新风而未忘本,他们的君王真是崇德知礼之人!
苏轼也笑了:“文本相通,我等也来看看这新文学的写法吧。”
他边看水镜上的文章边做总结,“第三自然段,从‘一椽破屋’起始,所见景物俱限于院中,便是院中秋色;第四段写秋槐落蕊,不写菊花梧桐,反写槐树,倒是新奇。”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槐蕊细密层叠,踏之无声,倒也符合所谓‘清’、‘静’的秋味。”
苏辙对这一段描写甚是喜欢。
唐朝。
骆宾王初至临海,履任县丞,在此之前,他堪堪才度过了一年牢狱之灾。那时在狱中,也是一个秋日,骆宾王听到寒蝉的鸣叫声,写下了“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之句。所以,他很容易捕捉到了关键要素。
“寒蝉鸣秋声,也是典型清秋之景,只是……”他将目光落到了尾句的“蟋蟀耗子”之上,眉头微皱,“蝉是高洁之物,怎的与老鼠并举?”
老鼠就算了,用的还是民间俗称,格局都拉低了几个档次好吗?!
骆宾王深深地觉得自己歌咏的蝉被糟蹋了。
郁达夫,你能不能好好写蝉?
杜甫也在思考楚棠的问题:“自古写秋者多言雨,郁达夫看来也未能‘免俗’。”
“我看倒也有新意。”李白看向后面几段,弯唇端起酒杯,似在品酒,又似在品文。
杜甫秒懂,会心一笑:“不详写雨却是将笔墨落到都市闲人,便是在秋雨的萧瑟里加入清闲之意,竟有些‘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的诗意。”
他念的是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李白见杜甫懂了他的意思不由得笑意顿深,一边给二人面前的酒杯斟满一边道:“所言确是。不过我略有疑惑的是,市易之所人流熙攘,却不似文中所写的清旷悠闲。”
杜甫点点头:“观文中所绘之景,倒也有些像里坊生活。”
“第十一自然段谈及秋果佳色,也颇为独到。就是,末尾一句有些奇怪。”李白眉宇间露出几分迷惑不解,“GoldenDays,这是何意?”
观其形状,与西域字形也不一样啊!为什么要在文章里加入陌生文字?难道这是后世的一种风俗?这字,长得也不好看啊!
好吧,不只是不好看,长得也不像字。
同一时间,看到这里的秦皇汉武等人同样缓缓打出一个:“?”
GoldenDays,什么玩意?然而楚棠没有听到几位陛下的疑惑,仍在讲述课文:
【大家找出来了吗?我在这几段中一共找到了五幅典型图景,以供大家参考,分别是庭院秋色、落蕊秋意、寒蝉秋声、秋雨话凉、秋果奇景。】
水镜上将这五个小标题一一列出,并相应的配上了一幅小图。
【首先来看第一幅,庭院秋色。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这里的描写非常细腻,破屋、碧绿的高天、驯鸽的飞声、槐叶日光、牵牛花。设想一下,如果你在这间庭院之中,看到这些景色,你会是什么感受?】
中唐。
柳宗元亦是写景名家,听到这话略一思索,便道:“破屋、破壁腰,感觉倒是有些萧瑟。”他对这两个“破”字印象颇深。
一旁的刘禹锡却摇摇头,表示不是很认同:“虽是破屋,泡饮浓茶却可见悠闲之意,而碧绿高天尚可闻驯鸽飞声,与前面的‘皇城人海’相对,更显出静谧来,我觉得身处其中倒很闲适,有渊明隐居之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