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极速全本小说网>一本书读懂中国史豆瓣 > 第五十三章 张仪连横 巧舌如簧纵横捭阖(第1页)

第五十三章 张仪连横 巧舌如簧纵横捭阖(第1页)

公元前年,中国历史步入战国时期。曾经维系周王朝统治的礼乐制度已彻底崩塌,周天子形同虚设,无力掌控天下局势。各诸侯国之间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资源,展开了激烈且残酷的兼并战争。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涌现出了一批被称为“纵横家”的特殊人物。

纵横家们凭借着卓越的外交才能和非凡的口才,在各国之间穿梭往来,或合纵,或连横,以言辞为武器,以谋略为手段,试图左右天下大势,为自己所效力的国家谋取最大利益。他们的出现,使得战国时期的国际关系变得更加错综复杂,也为这个充满硝烟的时代增添了一抹独特的色彩。而张仪,便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张仪出生于魏国,自幼聪慧好学,对天下局势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他曾师从鬼谷子,学习纵横捭阖之术。鬼谷子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隐士,他精通兵法、谋略、外交等诸多学问,门下弟子众多,且皆非泛泛之辈。在鬼谷子的悉心教导下,张仪不仅熟读兵书战策,更练就了一口能言善辩的好口才,心中怀揣着辅佐君王、成就霸业的远大抱负。

一、张仪早年经历与入仕之途

张仪学成之后,便开始游历各国,寻求施展才华的机会。他先来到了楚国,希望能在楚国得到重用。当时的楚国,地广人稠,实力强大,是南方的霸主。然而,张仪在楚国的遭遇却并不顺利。

张仪投靠在楚国令尹昭阳门下,做了一名门客。一次,昭阳在宴会上丢失了一块珍贵的和氏璧,众人怀疑是张仪所为,理由竟是张仪贫穷且品行不端。张仪因此遭受了严刑拷打,但他始终坚称自己无罪。尽管最后真相大白,和氏璧并非张仪所偷,但他在楚国却已难以立足。遭受如此屈辱的张仪,并没有因此而一蹶不振,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出人头地的决心。他深知,在这个乱世之中,唯有凭借自己的才能和智慧,才能在各国之间立足,实现自己的抱负。于是,张仪毅然离开了楚国,踏上了前往秦国的道路。

此时的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之后,国力日益强盛,正雄心勃勃地谋求向东展。秦惠文王嬴驷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君主,他广纳贤才,积极寻求能够帮助秦国在战国纷争中脱颖而出的谋士。张仪的到来,恰好符合了秦惠文王的需求。两人一见如故,张仪凭借其出众的口才和对天下局势的深刻见解,赢得了秦惠文王的赏识与信任,被任命为客卿,从此开始了他在秦国的辉煌政治生涯。

二、倡连横,破纵之始

战国初期,面对秦国的崛起,山东六国为了自身的安全与利益,开始联合起来,形成了合纵联盟。合纵联盟以苏秦为代表,其主张“合众弱以攻一强”,即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抗秦国,使秦国在一段时间内受到了极大的遏制。

然而,张仪却敏锐地察觉到了合纵联盟的弱点。他认为,六国之间虽然表面上联合起来,但实际上各自心怀鬼胎,利益诉求并不完全一致。于是,张仪向秦惠文王提出了“连横”的战略主张,即“事一强以攻众弱”,秦国通过与六国分别结盟,利用六国之间的矛盾,逐个击破,从而实现统一六国的目的。

公元前年,张仪正式开始实施他的连横战略。他先将目光投向了魏国。魏国地处中原四战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但也因此成为各国争夺的焦点,在长期的战争中,魏国的国力已大为削弱。张仪深知魏国的困境,他来到魏国后,见到了魏哀王。张仪不慌不忙地向魏哀王分析起魏国的地缘政治形势:“大王,魏国乃四战之地,四周邻国皆虎视眈眈。合纵联盟虽看似强大,实则松散,各国难以真正齐心协力。而秦国,如今国力强盛,兵锋锐利,若魏国执意与秦国为敌,秦国可从西、北两面同时进攻魏国,魏国必难以抵挡。但倘若魏国能与秦国连横,秦国愿与魏国交好,不仅可保魏国边境安宁,还可助魏国在诸侯中获取更多利益。”

魏哀王听后,心中不禁动摇。魏国在合纵联盟中本就时常受到其他国家的拖累,且秦国的威胁又近在眼前。如今张仪提出的连横之策,似乎为魏国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在张仪的威逼利诱之下,魏哀王最终决定退出合纵联盟,与秦国结为连横。这一举动,无疑是在合纵联盟上撕开了一道口子,也为张仪后续的连横战略奠定了基础。

三、连横魏楚,外交周旋

(一)魏国之策

公元前年,张仪再次来到魏国。此时的魏国,在合纵与连横之间摇摆不定。张仪深知,要想彻底将魏国纳入秦国的连横体系,必须进一步施加压力并给予足够的诱惑。

张仪见到魏哀王后,直截了当地说道:“大王,魏国的土地纵横不过千里,士兵不过三十万。四周又被楚、韩、赵、齐等强国环绕,魏国就像处于狼群之中的小羊,稍有不慎就会被吞噬。如今合纵联盟已名存实亡,各国自顾不暇,谁还会真心实意地帮助魏国呢?反观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国富民强,兵强马壮。若魏国与秦国连横,秦国可出兵保护魏国,使魏国免受他国侵略。同时,秦国还可与魏国互通贸易,魏国的商业必将繁荣昌盛,大王的财富也会与日俱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魏哀王面露犹豫之色,张仪见状,又进一步说道:“大王若仍执迷不悟,执意与秦国为敌,秦国一旦出兵,魏国将面临灭顶之灾。到时,魏国的土地将被他国瓜分,大王的宗庙社稷也将毁于一旦。与其如此,大王何不顺应时势,与秦国连横,共享太平呢?”

在张仪的巧言劝说下,魏哀王权衡利弊,最终决定背叛合纵联盟,彻底投向秦国的怀抱。魏国的这一转变,使得秦国在东方的战略压力大大减轻,也让其他诸侯国看到了秦国连横战略的威力。

(二)楚国之谋

搞定魏国之后,张仪将目标转向了南方的楚国。楚国是当时的大国之一,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物产丰富。但楚国的政治却较为腐败,国君楚怀王目光短浅且贪图小利。

公元前年,张仪来到楚国。他深知楚怀王的弱点,于是决定采用离间计,破坏楚齐联盟。张仪见到楚怀王,献上厚礼后,恭敬地说道:“大王,秦国与楚国本是两大强国,若两国能结为盟友,必可称霸天下。如今齐国与楚国结盟,看似强大,实则对齐国更为有利。齐国地处东海之滨,远离秦国的威胁,而楚国却与秦国接壤,时常面临秦国的兵锋。秦国对楚国的土地垂涎已久,只因楚齐联盟,才有所顾忌。若大王能与齐国断交,秦国愿将商於六百里地献给楚国,如此一来,楚国不仅可得到大片土地,还可与秦国交好,共同对抗其他诸侯国。”

楚怀王一听,心中大喜。他本就对商於之地觊觎已久,如今张仪许下如此重诺,让他不禁心动。朝中大臣虽有屈原等人力谏楚怀王,提醒他不要中了张仪的圈套,但楚怀王被利益蒙蔽了双眼,根本听不进去。他当即决定与齐国断交,并派使者跟随张仪前往秦国接收土地。

然而,当楚国使者来到秦国后,张仪却假装从车上摔下受伤,闭门不出,一连三个月不见使者。楚怀王以为张仪嫌他与齐国断交不够彻底,于是又派人到齐国辱骂齐王。齐王大怒,遂与楚国彻底决裂,并与秦国结盟。

此时,张仪才“病愈”接见楚国使者。他故作惊讶地说道:“我答应献给楚王的是六里封地,而非六百里。想必是楚王听错了吧。”楚国使者气愤不已,回国将此事禀报楚怀王。楚怀王这才意识到自己上了张仪的当,顿时恼羞成怒。他不顾大臣们的劝阻,于公元前年,兵攻打秦国。

秦国早有准备,秦惠文王任命樗里疾为将,在丹阳与楚军展开大战。秦军训练有素,战斗力极强,楚军则因仓促应战,指挥混乱,最终大败。此役,楚军损失八万余人,主将屈匄被俘。楚怀王不甘心失败,又调集全国兵力再次攻打秦国,双方在蓝田展开决战。结果,楚军再次失利,被迫退回国内。

张仪的这一计谋,成功地离间了楚齐联盟,使楚国遭受重创,秦国则在连横战略中取得了关键的胜利。楚国经此一役,国力大损,从此一蹶不振,再也无力与秦国抗衡。

四、再破合纵,巩固连横

魏国、楚国先后与秦国连横,这让其他诸侯国感到了巨大的威胁。公元前年,齐、韩、赵、燕等国试图重建合纵联盟,共同对抗秦国。

张仪得知后,主动请求出使各国,再次施展他的连横策略,瓦解合纵联盟。张仪先来到韩国,见到了韩宣惠王。他深知韩国国小力弱,且四周强国环伺,生存压力巨大。于是,张仪向韩宣惠王分析道:“韩国地势险恶,多为山地,粮食产量有限,所产之粮难以养活众多百姓。而韩国的军队,不过二十万,且装备简陋,与秦国的虎狼之师相比,简直不堪一击。如今大王若参与合纵联盟,与秦国为敌,秦国一旦出兵,韩国必当其冲。秦国可轻易越过宜阳、新城,兵临新郑城下。到时,韩国将陷入绝境,宗庙社稷将毁于一旦。但倘若韩国与秦国连横,韩国可作为秦国的盟国,秦国不仅不会攻打韩国,还会保护韩国免受他国侵略。同时,韩国还可借助秦国的力量,在诸侯中获取一定的地位和利益。”

韩宣惠王听后,心中忧虑不已。他深知韩国的实力难以与秦国对抗,在张仪的劝说下,韩宣惠王最终决定放弃合纵,与秦国连横。

接着,张仪又来到赵国。他见到赵武灵王,说道:“赵国乃北方强国,兵强马壮,秦国一直对赵国颇为忌惮。但如今秦国已与魏、楚、韩等国连横,赵国若仍坚持合纵,秦国可联合其他盟国,从西、南、东三面同时进攻赵国。赵国虽强,但也难以抵挡如此强大的攻势。况且,秦国此次派我前来,诚意十足。若赵国能与秦国连横,秦国愿与赵国平分天下,共享霸权。”

赵武灵王沉思片刻后,认为张仪所言不无道理。赵国虽然军事力量较强,但也不想陷入多面受敌的困境。于是,赵武灵王决定与秦国连横,以换取暂时的和平与展机会。

最后,张仪来到燕国。他见到燕昭王,说道:“燕国地处北方偏远之地,远离中原纷争。但燕国也并非高枕无忧,齐国一直对燕国虎视眈眈。而如今秦国与齐国结为盟国,若燕国能与秦国连横,秦国可出面约束齐国,使燕国免受齐国的侵略。同时,燕国若与秦国交好,秦国还可在燕国需要时提供援助,帮助燕国展壮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燕昭王考虑到燕国的安全与展,在张仪的劝说下,也决定加入秦国的连横阵营。

张仪通过这一系列的外交活动,成功地瓦解了齐、韩、赵、燕等国重建合纵联盟的企图,进一步巩固了秦国的连横成果。秦国在张仪的连横战略下,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为其日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张仪之结局与连横影响

公元前o年,秦惠文王去世,秦武王嬴荡即位。秦武王生性勇猛好武,对张仪的纵横之术并不感兴趣。加之朝中一些大臣对张仪心怀嫉妒,在秦武王面前诋毁张仪。张仪在秦国的地位开始岌岌可危。

张仪深知自己在秦国已难以继续施展抱负,于是向秦武王请求离开秦国,前往魏国。秦武王应允了他的请求。张仪来到魏国后,被魏哀王任命为相国。然而,此时的张仪已年事已高,且魏国在秦国的连横战略下已沦为秦国的附庸,张仪虽有心重振魏国,但已力不从心。

公元前o年,张仪在魏国郁郁而终。尽管张仪已离世,但他所倡导的连横战略却对战国时期乃至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秦国的角度来看,连横战略的成功实施,使秦国得以逐个击破山东六国,打破了合纵联盟对秦国的遏制,为秦国统一六国开辟了道路。秦国在连横过程中,不断扩张领土,增强国力,逐渐成为战国时期的级大国。

从国际关系的角度来看,张仪的连横战略加剧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竞争与分化。各国之间为了自身利益,时而合纵,时而连横,国际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多变。这种复杂的国际关系格局,也促进了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在外交斗争的过程中,各国的政治家、谋士们相互学习、借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交流,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从外交思想与策略的角度来看,张仪的连横战略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他的“事一强以攻众弱”的思想,以及利用各国矛盾、威逼利诱、离间分化等外交手段,成为后世外交家们学习和研究的经典范例。在中国历史上的许多朝代,都曾出现过类似的外交策略运用,如汉朝时期的“远交近攻”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张仪连横战略的影响。

张仪以其巧舌如簧的口才和纵横捭阖的外交谋略,在战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故事,不仅是一段精彩的历史传奇,更是中国古代外交智慧的生动体现,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与品味。

喜欢一本书带你读懂中国史请大家收藏:dududu一本书带你读懂中国史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