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极速全本小说网>安史之乱李倓 > 第21章 借兵(第2页)

第21章 借兵(第2页)

彼时的洛阳,用人间炼狱来形容也不为过。

但是,若不从回纥借兵,以大唐眼下的兵力守城都很勉强,无法进行大规模的反攻,那该如何平定叛乱,重整河山?

借兵是必须的,就看如何约束这些性情剽悍的回纥人。李亨控制不住情有可原,但自己是现代人,一定有办法。

比如,许以重利。只要解决了钱的问题,回纥骑兵不就成了我大唐的雇佣军吗?

现在不宜纠结这些,眼下要做的,就是迅速整合守城的军队。

他稍微算了下,偌大一个长安城,若叛军全力来攻,需要七八万兵马才能守得住。

贞观元年,颉利可汗二十万大军打到长安城下。当时,城中只有三四万兵马,完全没法守城。

幸得太宗皇帝英明神武,单枪匹马与突厥达成了渭水之盟,这才解了长安之围。

此时的长安城,规模比贞观初年扩大了许多,而兵力更少,满打满算只有一万多人。

靠这点人马,无论如何也守不住长安。

郭子仪朔方军有三四万人马,李光弼河东军也有一万多人,但目前都在井陉关一带攻击叛军的后腰。即便郭子仪奉命参战,也不可能全军出击。

他让李辅国去召郭子仪,而不召李光弼,就是出于这个考虑。

而且,从井陉关口到长安,步兵慢的话需要一个多月,加速前进也需要二十多天,骑兵最快也要十天以上。

大军行军,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快。远水确实解不了近渴!

所以,郭子仪所部只能作为后援。能不能守住城池,关键还要靠守军。

“太子爷,王思礼、高适二人在宫外求见。”这时,一个侍卫跑来禀报。

“来得正好!快传!”李亨闻言,心中为之一振。

高适与王思礼二人在侍卫的引导下快步前来。

李亨看到他们时,只见他们衣服尽被汗水浸透,头发上都挂着汗珠。

二人接到陈希烈的传令后,不敢怠慢,随即启程。从灞桥狂奔到十王宅,其间二十余里,虽是半夜,依然酷热难当。

到长安通化门,城门已闭,二人只能缒上城来。

“太子殿下,我二人奉命赶到。”王思礼与高适气喘吁吁地跟李亨见礼。

“二位免礼。”

“得知太子殿下回镇长安,我等不胜欣喜,长安终于有救了!”高适喘着粗气,脸上堆满了笑容。

“当时得知圣上西巡,我等万分痛苦。没想到,太子殿下在关键时刻赶回来了,臣等也有主心骨了!”王思礼也说道。

“你二人还有多少兵马?”李亨也没跟他们寒暄,单刀直入地问道。

“惭愧,二十万大军,如今只剩下不到五千。我等损兵折将,请太子殿下治罪!”王思礼就如被浇了一盆冷水,单膝跪地。

高适也跟着跪了下去。

“已经够多了。”李亨一把扶起二人,满脸堆笑。他完全没想到,王思礼和高适所部尚有四五千人马。

“殿下,都是那该死的边令诚,逼着哥舒大帅出战。哥舒大帅中风后,口齿不清,哆哆嗦嗦地上马出关,最后……”说到这里,王思礼止不住流泪,高适也是双眼通红。

“大军崩溃之后,末将拼死杀出,战马被流矢射杀。是骑兵张光晟将自己的战马让给末将,末将才得以死里逃生。”王思礼擦了擦脸上,不知道是汗水还是泪水。

“回到关内,正好遇到高御史,我二人收拢残部,合在一起,大概有三千余人。因兵力太少,无法守关,只得退往长安,驻守灞桥。

这几日,又有残部陆续归队,末将大致算了下,差不多有五千人马,多是步兵。”王思礼补充道。

李亨闻言,安慰道:“胜败乃兵家常事,休要如此自责。你二人不愧是我大唐的忠勇之士,本宫甚为感佩。”

高适说道:“启禀殿下,开战之前,哥舒大帅自知必败,将一千五百名精锐亲兵交给了末将。这支亲兵号为神策军,其中有七百名骑兵。

如今,骑兵由末将亲自率领,步兵由中郎将卫伯玉率领。”

李亨闻言大喜,这简直就是想睡觉时有人送枕头,想取暖时有人送炭火,想什么来什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