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记》所叙述的有关书生迹变泰后负心弃妻的现象,与宋代科举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科举制度规定,不论门第出身,只要考试中式,即可为官。
这为寒士迹提供了一条捷径。“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便是这种情况的写照。
书生初入仕途,需要寻找靠山,权门豪贵也需要拉拢新进以扩充势力。
联姻便成了他们利益结合的手段。而当书生攀上高枝,抛弃糟糠之妻时,便与原来的家庭以及市民阶层报恩的观念,不可避免地生了冲突,导致一幕幕家庭和道德的悲剧。
市民大众厌恶书生这种薄幸的行为,不惜口诛笔伐,这就是宋代民间伎艺产生大量谴责婚变作品的原因。
宋代婚变故事一般都把矛头指向书生,是因为当时他们不仅有着优渥的社会地位,而且作为知书达礼的道德传承者,肩负着社会的责任。
地位和行为的反差,自然使他们成为人民大众特别是市民阶层谴责的主要目标。
到了元代,社会情况生了巨大的变化,书生的处境,从天上跌到地下。
元代科举一度中断达七十余年,终元之世,考试制度时兴时辍。
这使许多士人失去进身之阶,社会地位急遽下降,以至出现“九儒十丐”的说法。
与此相联系,谴责书生负心婚变的悲剧作品,逐渐失去了现实的针对性。
地位低下的书生,反成了同情的对象。所以元代戏曲里的书生形象,或是平庸怯懦,或是迂阔拘谨,尽管多半缺乏光彩,但很少作为被鞭挞的对象。
到元代后期,人们对地位得不到改善的书生愈加怜惜,正面歌颂书生志诚的作品渐渐成为戏曲的主流。
高明的《琵琶记》,以同情宽恕的态度,刻划蔡伯喈的形象,正体现了当时的社会情态。
故事来源:
《琵琶记》系改编自民间南戏《赵贞女》(即《赵贞女蔡二郎》)。
情节大致写蔡二郎应举,考中了状元,他贪恋功名利禄,抛弃双亲和妻子,入赘相府。
其妻赵贞女在饥荒之年,独立支撑门户,赡养公婆,竭尽孝道。
公婆死后,她以罗裙包土,修筑坟茔,然后身背琵琶,上京寻夫。
可是蔡二郎不仅不肯相认,竟还放马踩踹,致使神天震怒。最后,蔡二郎被暴雷轰死。
宋代戏文所写的蔡二郎,亦称蔡中郎,也就是汉代着名文士蔡邕,字伯喈。
戏中所写的情况,只是出于民间传说。
陆游在《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诗中云:
“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
可见早在南宋前期,以蔡二郎为题材的民间文艺已广泛传唱于城乡各地。
类似这种题材,在宋代说话、鼓词、诸宫调、杂剧等民间伎艺中,还有《王魁负桂英》《陈叔文三负心》《王宗道负心》等。
这表明书生负心婚变现象在当时相当普遍,书生贪新弃旧、攀龙附凤的行为尤其受到市民阶层的关注。
在亚蒙大戏院内依旧回响着沪剧悠扬的曲调,尽管《琵琶记》的幕布已缓缓落下,但剧场内的氛围却丝毫未减热烈。
慕钱沪剧团以其精湛的表演,将这部源自高明元杂剧的经典之作,赋予了新的生命与灵魂,让每一位在场的观众都仿佛穿越时空,亲历了那段凄美动人的故事。
钱殊饰演的蔡伯喈,以其深情而细腻的演技,将角色的忠孝两难全、爱恨交织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慕容雪所诠释的赵五娘,更是以其哀怨缠绵的唱腔和坚毅不屈的眼神,让人深刻感受到古代女性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和对命运的抗争。
而钱彦饰演的张广才,虽然是个反面角色,但他那复杂多变的性格和权谋之心,在钱彦的演绎下,也显得层次分明,引人深思。
演出结束后,灯光渐渐亮起,观众并未急于离去,他们或是驻足于舞台前,或是围坐在休息区,眼中闪烁着对艺术的热爱与敬畏。
几位年长的戏迷更是情绪激动,他们手持早已准备好的剧本和笔记,希望能亲自向演员们请教关于《琵琶记》中元朝民风、服饰、礼仪等细节问题。
钱殊先走上前,他微笑着,以一种既谦逊又自信的态度,开始与观众们分享起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和创作背后的故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提到,为了更贴近蔡伯喈这一角色,他不仅深入研究了元朝的历史背景,还特意学习了当时的礼仪规范,力求在舞台上还原一个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
慕容雪则在一旁,用她那温柔而富有磁性的声音,讲述着赵五娘这一角色的内心世界,以及如何通过眼神和肢体语言,传达出角色内心的挣扎与坚持。
她强调,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唱词,都是对人物情感的细腻刻画,是对传统戏曲艺术的尊重与传承。
钱彦则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加入讨论,他分享了饰演张广才的心得,以及如何在不贬低角色的同时,展现出人性的多面性。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戏剧艺术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角色塑造的独特见解。
随着讨论的深入,剧场内不时爆出热烈的掌声和欢笑声,观众与演员之间的距离被无限拉近。
这场关于《琵琶记》的交流,不仅仅是对一部古典戏曲作品的探讨,更是一次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一次深情致敬。
最终,当夜色已深,观众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亚蒙大戏院时,他们的心中不仅装满了对慕钱沪剧团精湛演技的赞叹,更怀揣着对元朝民风、对戏曲艺术无限的好奇与热爱。
这场演出,无疑成为了他们心中一段难忘的文化记忆,而《琵琶记》的旋律,也将继续在他们的耳畔回响,激励着更多人去探索、去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喜欢申曲涅盘演变到沪剧的艰难历程请大家收藏:dududu申曲涅盘演变到沪剧的艰难历程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