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樾在灶房里忙活的时候沈凌之几人也在外头干活,等一家人忙完又各自洗漱后,天已经黑透了。
翌日,林樾和沈凌之照常上山。
第45章
林樾和沈凌之上山都是捡菌子和摘杨梅一起的,可惜今天摘到的杨梅不多,树上连没成熟的杨梅都基本没了,虽说少了杨梅汤的生意,但山上另一种野果成熟了,那就是甜酸角。
甜酸角可以去皮后直接吃果肉,泡水,也能熬酸角汁,酸角酱,做酸角糕和酸角果脯,做法多,味道也好,是当地的特色,爱吃的人很多。
但也有一个问题,摘酸角得靠抢的,因为摘下来的酸角放一个多月都不会坏,所以大家都只摘一次,一次一大筐,要是去得晚了,连酸角皮都看不见。
林樾今天本来没想摘酸角,但路过酸角树的时候就走不动道,连竹筐里的半筐柴火都倒出来了,沈凌之也没继续捡菌子,两个人吭哧吭哧地摘了满满一筐并两篮子。
回家的时候还特意在筐上铺了一层叶子,一进家门就往灶房冲,把筐里的酸角都倒出来后两人又各拎着一个筐往山上跑。
这回就不巧了,刚到树下就瞧见树上有人在摘酸角,树下也站着两个人,万幸酸角树有好几棵,沈凌之拉上林樾就去了另一边。
“哥哥,我们去那边摘,那边有两棵酸角树,只是没有这棵大。”
林樾已经开始小跑了,“走走走,咱们快些去,争取装满两筐。”
两人运气不错,这回去的树下没有人,两人只摘了低矮处的酸角就把筐装满了,最后又装了一麻袋。
麻袋是林樾跑出来的时候顺手拿的,本来是装红豆的,因为林樾要做点心就把麻袋搬到了灶房,林樾出门前把里头的豆子全倒进盆里了。
因为跑了两趟山上,今早收菌子都差点迟了,还好收菌子的时候很顺利。
有了昨天那件事儿,今天来卖菌子的都提前把菌子收拾得干干净净,林樾和沈凌之放下筐就开始称,前前后后总共半个时辰,就收了四十来斤,除了临水村人,还有郝雨兰弟夫所在的清溪村和榆水村都有人来卖菌子。
人虽然多,但大家有商有量的,都不用林樾和沈凌之上前维持秩序,想来明天来一个人收菌子就够了,另一个人留在家里做吃食,这样也能早早去镇上。
宋寻春和沈正初正在忙地里的活计,空闲的时候就上山砍柴,两个人都腾不出手来帮忙,所以摆摊还是只有林樾和沈凌之。
林樾再三考虑,还是决定今天就不沿街叫卖了,正是热的时候,凉丝丝的井水浸过的米凉虾和凉糕必不可少,再配上一勺红糖水,口感清爽,香甜顺滑。
有了甜口的,那咸香口的自然也要有,豌豆凉粉就很不错,色泽姜黄,豆香味十足,口感也细腻,再搭配林樾秘制的油辣子,大蒜水,酸汤,葱花香菜,花椒油和酱油,一口下去,香辣开胃,堪称夏日必备佳品。
唯一麻烦的就是得洗碗,这也是林樾决定今天只摆摊的原因之一。
虽说新上的吃食不错,种类也算丰富,但林樾还是做了一种点心,以免熟客来了失望。
不仅如此,今天做的点心是之前没卖过的,据说还是从北方传过来的,名叫驴打滚,林樾总觉得这个名字和点心本身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驴打滚做起来也不难,糯米面加温水,一勺糖,揉成光滑的面团,锅里铺上蒸布,面团稍微压平后上锅蒸熟,案板上撒炒熟的黄豆粉,把面团放上去擀平,上方抹红豆沙,再往里卷成卷呈长圆条状,切成几段,至此,驴打滚就做好了。
熬红豆沙的活儿是沈凌之做的,林樾则负责炒黄豆,再把黄豆磨成黄豆粉。
因为家里还有一桶浆水,所以林樾没煮酸角汁,想等着明天再煮,再做一个酸角糕,加上凉粉凉糕,就是明天小吃摊上的吃食了。
今天的饭桌上自然少不了林樾刚做好的豌豆凉粉,之前林樾做过一次,一家人都喜欢吃,这次也是一样,饭桌上四个人,每个人都吃了一整碗凉粉。
看他们吃得开心,林樾也很满足,提议道:“等下回做一个荞凉粉,和豌豆凉粉混在一起吃,滋味儿更好。”
荞凉粉色泽偏白,口感上更接近凉糕,都十分爽滑。
宋寻春笑着点头,开口道:“正好,今年的荞麦差不多要收了,到时候磨新的荞麦面做凉粉。”
read_x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