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极速全本小说网>论语新论传统经典的当代意义 > 第13章 <论语八佾>第13章 王孙贾问孔子(第1页)

第13章 <论语八佾>第13章 王孙贾问孔子(第1页)

原文: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解读:

一、原文释义,启迪智慧

王孙贾问道:“‘与其谄媚于奥神,宁可谄媚于灶神’,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在这里,“媚”指谄媚、讨好。“奥”指房屋西南角的神,古人认为其地位尊贵但相对较为疏远,不直接掌管具体事务。“灶”指灶神,主管家庭饮食之事,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孔子回答说:“不是这样的,如果得罪了上天,无论向谁祈祷都没有用。”

“不然”,表示否定,意思是不是这样的。“获罪于天”,指违背了天理、天道,犯下罪过。“无所祷也”,意思是没有地方可以祈祷以求宽恕。

王孙贾以这句俗语请教孔子,其言外之意或许是暗示孔子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应该去讨好那些更有实际权力和影响力的人。然而,孔子的回答表明了他坚决不认同这种通过讨好权贵来获取利益或达到目的的做法。

孔子强调,真正重要的是遵循天理正道,而不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去迎合某些权势人物。如果违背了天理,那么任何形式的祈求都无法弥补罪过。

这反映了孔子对于道德原则的坚守,不为世俗的功利观念所动摇。

二、深度思考,哲思翱翔

坚守正道的力量

孔子的回答犹如一座巍峨的灯塔,在黑暗中闪耀着坚守正道的强大光芒,彰显了他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不可动摇的力量。在充满诱惑和复杂多变的人际关系中,坚守内心的道德准则并非易事,但孔子的话语激励着我们,无论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和利益诱惑,都要毫不动摇地守护那份源自内心的善良、正直和正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坦荡、走得安稳,不为一时的蝇头小利而迷失自我,偏离那通往真理和美好的康庄大道。

天理的至高无上

孔子提到“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这一表述如同洪钟大吕,震耳聩,强调了天理的不可违背和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它让我们深刻地反思,在人类社会纷繁复杂的规则和权力架构背后,始终存在着一种越世俗、永恒不变的正义和真理。这种天理宛如高悬于苍穹之上的璀璨星辰,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我们应当怀着敬畏之心去追寻、去遵循。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无论权力如何更迭,天理永远是我们行为的准则和价值的标杆,是我们心灵深处永不熄灭的明灯。

对功利主义的批判

王孙贾的话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种功利主义的观点,即认为讨好能够带来实际好处和直接利益的对象更为重要,而忽视了道德和正义的考量。而孔子的回应则是对这种狭隘功利思想的犀利批判。他提醒着我们,不能仅仅以功利的眼光去衡量人和事,不能因为追求眼前的利益和短暂的好处而放弃了内在的价值和道德原则。真正的智慧在于洞察事物的本质,坚守道德的高地,以长远的眼光和广阔的胸怀去看待世界,去做出符合良知和正义的选择。

信仰与行为的统一

孔子的观点也生动地体现了信仰与行为的完美统一。他不仅在内心深处坚信天理的存在和正义的力量,更将这种坚定的信仰化作具体的行动准则,贯穿于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之中。对于我们而言,这意味着要在内心深处树立起一座坚不可摧的信仰堡垒,并将这份信仰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做到知行合一、言行一致。只有当我们的行为与内心的信仰相互呼应、相互印证,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品格、有担当、有价值的人,为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福祉贡献自己的力量。

对权力与正义的思考

这一章节犹如一面镜子,引了我们对权力与正义关系的深入思考和审视。在现实生活的舞台上,权力常常披着华丽的外衣,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但权力并不总是与正义划等号。我们不能因为权力的诱惑而盲目地追随,不能因为追求权力带来的荣耀和利益而放弃对正义的坚守。相反,我们应当像孔子一样,将正义作为行为的指南针和决策的基石,无论面对多大的压力和诱惑,都始终不渝地扞卫正义的尊严,为构建一个公平、和谐、美好的社会而努力奋斗。

越世俗的智慧

孔子的回答展现了他那越世俗的深邃智慧。他不被眼前的利益迷雾所蒙蔽,不被世俗的观念潮流所左右,而是以一种凡脱俗的视角和高远的境界去审视问题、洞察本质。这种智慧如同清澈的溪流,在喧嚣浮躁的尘世中静静地流淌,为我们带来心灵的清凉和启迪。它教导我们在这个纷繁复杂、充满诱惑的世界中,要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一份冷静的判断力,不随波逐流、不盲目跟风,以独立思考和坚定信念为羽翼,飞向那片充满智慧和真理的广阔天空。

三、本章小结

本章中孔子回应王孙贾的提问,体现了他对正道、天理的坚守以及对功利主义的批判。

愿我们在生活中坚守正义,遵循天理,不为世俗的诱惑所动摇。

喜欢论语新论传统经典的当代意请大家收藏:dududu论语新论传统经典的当代意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