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上一次赵大郎忍住羞耻说了那一番话宽慰弟弟后,赵三郎就沉淀下来了,每天该看书看书,该做题做题,没有了那种肉眼可见的焦虑,整个人如同被打磨过了的润玉,透露着一股平和。
李伯慢条斯理的抽查他,练字跟答题都挑不出错来,李伯下巴一扬:这就对了嘛。
原本赵三郎就天资卓越,只是因为过于急躁,给自己施加了极大的压力,所以很多东西学好几遍都不会,当他不再急切,现读起书来竟然事半功倍,天资就显现了出来。
李伯怕赵三郎临近考试紧张,像之前那样,给自己施加的压力过大,结果导致走进了逼窘的死胡同。
他特地温声开导道:“此次院试不必紧张,切记戒急戒躁,小小童生,不在话下。”
赵三郎躬身称是。
喜宝也给她三哥加油打气:“三哥,我跟小修哥哥打听过了,今年要招五十多个考生呢。”
其实相对于别的书院来说,青城书院招的人数是很少的,但三哥学得这么好,怎么着也能挤进去的。
青城书院在大朝国很有名声,当朝辅就是从京城的青城书院里出来的。
青城书院的院长立志要让有才的寒门子弟有书可读,于是在大朝国开办了许多分院,分院多半是在城,县上,在镇上开办青城书院还是头一次。
据说清水镇是院长的故乡,青城院长早年跟老母在镇子上受到贵人眷顾,所以才在清水镇开办学院,让乡镇中的学子不用背井离乡求学。
县城的书院里,有不少离家远的学子,都转到了清水镇上的分院来,毕竟若是能离家近一些,也省的休沐日来回奔波,家人也能时常团聚了。
农家子弟若是想考功名,第一步就是去读乡学或者私塾,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之后,才能去考书院。
书院也有好有坏,好坏不同,难易也不同。像是丹鹤书院的要求就低一些,青城书院的要求就相应的高一些。
同样都是书院的童生,但是不同的书院的童生含金量也不同,时人都想有一个好的出身,学子们都挤破了头想去有名的书院,好让自己以后的履历看起来好看一些。
那些有名的书院总是不缺学子,而被刷下来的学子们,只好去那些名气小一些的书院。
青城书院的招生考试定在了八月初二,二娃跟赵三郎准备都去试一试,由于书院就在珍湘园的对面,二人就挑了一天抽空去报了个名,剩下的时间还能帮孟氏打打杂。
登记报名信息的是之前来店里有过一面之缘的杜先生,因为青城书院颇有名气,今日前来报名的学子十分多,杜先生后面还有两个夫子,在书院前面的树荫底下支了两张小桌,负责收集资料跟放小木牌。
“给,拿好了。”
杜先生把牌子递过去道,他显然没认出赵三郎,只仔细交代了赵三郎考试时间,跟需要带的东西。
“三叔,你是几号?”二娃拿着自己手中的木牌兴奋地问道。
“我是三十六号,你呢?”
参加青城书院的考试,要去杜先生那里报了名,登记完信息之后,会领到一个号码牌,上面的号码就代表自己的编号,只有拿着号码牌才能进考场,试卷上也要写清楚自己的编号。
“啊”二娃闻言有些失落:
“我领了七十八号,咱们分不了一个考场了。”二人去的时间不一样,自然领的号码也没挨在一起。
考场按照报名的顺序排列,每个考场三十人,二娃被分在了三考场,赵三郎则是二考场。
赵三郎安慰道:“没事,在哪里都一样,专心答题即可。”
二娃想想也是,就没再失落,现下最重要的是把四书五经给好好复习一番。
大槐村的村民都知道赵家了,大儿媳妇在镇子上开饭馆,日进斗金,连县令家都爱吃她家的饭。
现在赵家都能送人去念书了,一送就是两个,听说还是考最难考的青城书院哩。
现在村人闲暇时就喜欢讨论赵家的事,大家都在感叹赵家时来运转,命真好云云的。
一道突兀的声音响起来:“呵,赵家那几个泥腿子识字吗,还考青城书院呢。”
孙婆子掐着嗓子不阴不阳地说道,她简直恨死赵家人了,前有赵青山把她儿子腿给弄坏了,后有赵二郎赵三郎到她家抢钱,这一群挨千刀的怎么能日子过得这么好,孙婆子生气,她儿子现在挣不到钱都是赵家那帮黑心肝害的。
青城书院的名头他们这些庄户人家都知道,孙婆子装作忧虑状:“不是我说话难听,就凭他们?大字不识一个,可怎么去考试哦。”
赵家那两个真是可笑,什么都没学过,可能只认识几个破字就敢硬着头皮去考顶尖书院了?真是也不撒泡尿照照镜子。
“人家赵三郎跟着李伯学念书呢,二娃跟着赵三郎学,不一定考不上呢。”有人看不惯孙婆子一副尖酸刻薄的样子,扭头反驳道。
虽然这么说,但那村人心里也是想着这两人肯定不行,读书又不是喝水,哪能说考上就考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李伯一个赤脚医师,估计也就只认得两个字,他跟着一个医师学念书,难道不可笑吗?”孙婆子早就撕破了小心翼翼的嘴脸,现在极尽贬低赵家人。她就是看不惯都说赵家的好话!
周围人都知道孙婆子与赵家的官司,没人再搭理她,招呼着都散了。
孙婆子见状自讨没趣的撇着嘴走了,一个个都是趋炎附势的,退一万步说,就算考上那又怎样,童生而已,满大街都是,她就不信赵家还能出个秀才!
一转眼就来到了八月初二,赵三郎跟二娃收拾好东西,拿着自己的照身贴,告别家人就上了考场。
孟氏跟赵大郎就在珍湘园里忙活,今天由于青城书院入门考试,来了许多陪考的人,人流量比平时多好几倍!
考试是早上,孟氏的鲜肉汤包早早的就卖完了,但是后面还有源源不断的客人,孟氏不想错过挣钱的机会,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揉面蒸汤包。
这么多的人连带着这条街上的生意都忙碌起来,爹娘身体不便,三郎二娃就由喜宝跟二郎来陪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