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极速全本小说网>战争风云在线阅读 > 第四十五章(第1页)

第四十五章(第1页)

&esp;&esp;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

&esp;&esp;我们这出戏的角色现在分散在世界各地。他们的舞台变成了一个星球,在只照亮一半布景的太阳聚光灯下旋转,而且总是从东边转向西边。在德国人侵入俄国的日子,在最东边的人,是莱斯里-斯鲁特。

&esp;&esp;天刚蒙蒙亮,在莫斯科西边三百英里的地方,无数只德国手表正指在三点十五分上,这时候,德国的大炮,沿着一条一千英里长的战线,从冰冻的波罗的海直到温暖的黑海,开始隆隆地轰击。同时,成群的德国飞机,提前起飞,越过边境,开始轰炸苏联的机场,把成百架的飞机炸毁在地面上。晨星依然在大路的上空,在铁路的上空,在芬芳的原野的上空闪烁,这时候,装甲兵纵队和步兵师团——无穷无尽的年轻强壮的条顿人,头戴钢盔,身穿灰色军服,在通向莫斯科、列宁格勒和基辅的广阔的波兰平原上,向着微露橘黄色光芒的乌黑的东方滚滚地大步挺进。

&esp;&esp;太阳出来不久,在莫斯科,一个满脸愁容、浑身发抖的德国大使对外交部长莫洛托夫说,既然俄国显然要进攻德国,因此元首明智地命令德国武装部队为了自卫首先进行攻击。据说,莫洛托夫那张灰色的、平板的椭圆形脸上露出了一种稀有的表情——惊讶。历史也这样记载着,当时莫洛托夫说:“我们该受到这种对待吗?”这位德国大使传达口信完毕,就溜出了房间。他毕生为了恢复拉帕格1精神即俄国和德国的巩固联盟而工作,最后终于被希特勒枪毙了。

&esp;&esp;1拉帕洛,意大利城市,1922年德国和苏联在此签订条约。

&esp;&esp;不只是莫洛托夫对这次入侵惊讶。斯大林也惊讶。在俄国,只有斯大林的一言一行举足轻重,因此红军和全国也都惊讶。这次进攻,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战术上的成就,其规模达到了空前绝后的程度。三百五十万武装人员突然袭击了四百五十万武装人员。六个月之后珍珠港的突然袭击,双方各自只有几千战斗人员卷进去,相比之下,规模差远了。

&esp;&esp;共产党的历史学家利用事件来证明他们的教条。这对宣传有利,然而是坏的记录。有些事实无法用党的理论来解释,就被丢在一边了。在这场俄国人叫作“伟大的卫国战争”——他们不喜欢用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个名词——的规模巨大的陆战中,许多事件可能永远不会为人所知。共产党的历史学家断言责任在于斯大林,因为他忽视了告警的情报,因而德国的突然袭击得以成功。这是以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来看待惊人的重大事件。然而如果就事论事,这确是事实。

&esp;&esp;阳光照在克里姆林宫的红塔上,从莱斯里-斯鲁特公寓的窗户里可以看得见;阳光也照到窗边写字桌上摊开着的一封娜塔丽-亨利从罗马写来的信上。

&esp;&esp;斯鲁特很晚才上床,这会儿他还在睡。娜塔丽写给他一封快乐的长信,因为埃伦-杰斯特罗突然拿到了护照!的的确确他护照已经到手,他们正在准备搭一条七月初起碇的芬兰货船走;搭船走埃伦甚至有可能带走他的大部分藏书。娜塔丽对拜伦在白宫干的事一无所知,所以她写了封热情洋溢的信来感谢斯鲁特。这个消息使这位外交官大吃一惊,因为在意大利,他觉得好象碰在包了棉花的石壁上,这是国务院办事的特点。他的回信没写完,还放在她的来信旁边。他对这件事的成功谦虚了一番,然后罗罗嗦嗦地解释了一阵为什么他认为谣传即将对俄国入侵的消息不可靠,为什么他断定万一德国人进攻,红军一定能把他们打退。他想针对娜塔丽怀孕的事,找几句吉利话,就搁下笔上床了。等到闹钟把他叫醒,他的信已经过时了,不过那会儿他还不知道这点。

&esp;&esp;他望望窗外,看到的是莫斯科早晨的惯常景象:蒙-的蓝天,戴帽子的男人和包头巾的年轻妇女走着去上班,一辆拥挤的肮脏的公共汽车摇晃着驶上坡去,老太婆在牛奶铺门口排队,更多的老太婆在一家面包房门口排队。克里姆林宫耸立在河对面,巨大、宏伟、宁静;它的围墙在早晨的阳光下呈暗红色;大教堂上的许多圆顶闪着金光。没有空袭警报;也还没有高音喇叭和无线电广播。一片和平宁静的景象。斯大林和莫洛托夫在跟那些已经被他们引向灾难的人民一起分尝这种惊讶之前,稍稍等待了一会儿。但是在前线,几百万红军已经分尝了这种惊讶,而且正设法在德国人可能杀死他们之前从惊讶中恢复过来。

&esp;&esp;斯鲁特对这些一无所知,他心情轻松地到大使馆去,想在这个平静的星期日把一些拖延下来的工作干完。他发现使馆楼里一片忙乱,完全不象星期日。他这才知道,德国人又来了,不禁胸口一阵恶心。

&esp;&esp;初升的太阳向西移到明斯克。射向一条宽阔宁静大街的阳光,照到一个头戴布帽、一身宽大的旧衣服上沾满面粉、脸刮得很干净的工人身上。如果娜塔丽-亨利也走在这条街上,她无论如何也不会认出她的这位亲戚班瑞尔-杰斯特罗了。他的胡子刮掉了,那张宽阔扁平的斯拉夫型脸盘,一个农民的蒜头鼻子,再加上这身旧衣服,他的外表看起来象个地道的东欧人。他也许是一个波兰人、匈牙利人或者俄罗斯人;这三种人的语言他都精通,可以随便冒充哪一种人。尽管已年过五十,班瑞尔走路还是很快,今天早晨他走得更快。在面包作坊,从他藏在面粉袋后面的一只德国短波收音机里,他已经听到戈培尔在柏林宣布这次进攻。下班以后,他就听到老远有一种熟悉的声音:炸弹的隆隆声。他很担心,但是并不害怕。

&esp;&esp;娜塔丽-亨利见到班瑞尔的那会儿,他是一个虔诚殷实的商人,新郎的幸福的父亲。班瑞尔有另外一面。上一次大战的时候,他参加奥地利军队在东线服役。他曾经被俄国人俘虏,从战俘营逃出来,穿过森林回到奥军战线。一九一六年动乱时,他参加了一个德国人和奥地利人的混合部队。在从军初期,他就学会了做面包、做饭,以避免吃禁食的东西。他可以一连几个月只吃面包、烤土豆或煮白菜,同时做美味的汤和肉汁,而这类东西他碰都不碰。他懂得军队生活,他能在森林里过活,他知道怎样和德国人、俄国人以及十来个多瑙河小国家的人相处。对班瑞尔说来,排犹主义是事情的正常状态,并不比战争更使他害怕,他已经有经验对付它了。

&esp;&esp;他离开铺着石子的主要大街,拐入弯弯曲曲的肮脏的小街小巷,经过一幢幢木板平房,来到一个院子,那里弥漫着一股早饭、柴烟和仓库的味道,小鸡咯咯地叫着在泥地里乱跑。

&esp;&esp;“你下班真早,”他的儿媳妇说,她一只胳膊上抱着一个啼哭的孩子,一只手搅拌着木柴炉子上的锅。看得出来她又怀孕了;她那剪短了的头发上包着一条头巾,脸色憔悴而烦恼,这个一年半以前的新娘看来老了十五岁。她丈夫戴着一顶帽子,穿着一件羊皮外套,在一个角落里喃喃地念一本破旧的泰穆特法典1。他的胡子也刮掉了,头发也剪短了。三张床、一只桌子、三把椅子、一个有栏杆的小床,塞满了这个暖烘烘的小房间。四个人都住在里面。班瑞尔的妻子和女儿,一九三九年冬天都得了斑疹伤寒死去了,这病是华沙遭轰炸后流行起来的。那时候,德国人还没有把犹太人围起来;班瑞尔花掉不少储存的钱做贿赂,把他自己、他的儿子和儿媳妇赎了出来,离开城市,加入了缓缓东行的流亡者行列,经过小路和森林,到了苏联。俄国人接受了这些人,待他们比德国人好些。尽管他们大部分得去乌拉尔山那边荒僻的难民营。班瑞尔带着他家里剩下的人到了明斯克,这里有他的亲戚。几乎城里所有的面包师都参了军,因此明斯克的移民局就让他留了下来。

&esp;&esp;1犹太教的希伯来语经典。

&esp;&esp;“我早回来是因为德国人又来了。”班瑞尔从儿媳妇手里接过一杯茶,在椅子上坐下,忧郁地对她吃惊的神色笑了笑。

&esp;&esp;“你没有听见炸弹声音吗?”

&esp;&esp;“炸弹?什么炸弹?”他的儿子合上书,抬起头,苍白消瘦的脸上现出了恐惧的表情。“我们什么也没听见。你是说,他们现在在打俄国人?”

&esp;&esp;“刚开始。我是在无线电里听见的。一定是飞机扔的炸弹。我猜德国人是在炸铁路。打仗的地方还很远呢。”那女人哄着用小拳头捶她的号哭的孩子,有气无力地说:“他们不会那么快把红军打垮。”儿子站了起来。“我们就穿着这身衣服走。”

&esp;&esp;“走到哪儿去?”父亲问。

&esp;&esp;“东边。”

&esp;&esp;班瑞尔说:“我们一走,就不能停下来,得一直走到西伯利亚。”

&esp;&esp;“那就到西伯利亚。”

&esp;&esp;“西伯利亚!万能的上帝,孟德尔,我不愿去西伯利亚,”妻子说,一边拍着发脾气的小孩。

&esp;&esp;“你还记得德国人在华沙是怎么干的吗?”孟德尔说“他们是野兽。”

&esp;&esp;“那是开头的几个星期。他们后来就安静下来。我们躲着点儿,也就没事了,可不是吗?”父亲泰然地说。“再给我倒点茶。当时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会遭到屠杀,嗯?斑疹伤寒和寒冷比德国人还坏。”

&esp;&esp;“他们杀了许多人。”

&esp;&esp;“那些人不服从纪律。跟德国人在一起,你得服从纪律。而且得躲着他们点儿。”

&esp;&esp;“我们今天就走。”

&esp;&esp;“等一个星期吧,”父亲说。“还有三百公里远呢。也许红军会给他们当头一棒。我认识火车站票房经理。如果我们要走,要不了几个钟头就行。西伯利亚远得很,不是犹太人去的地方。”

&esp;&esp;“你不认为我们应当今天就走?”儿子说。

&esp;&esp;“是的。”

&esp;&esp;“行了。”孟德尔坐下来,又打开书。

&esp;&esp;“我把早饭摆在桌子上了。”儿媳妇说。

&esp;&esp;“给我一杯茶,”她男人说。“我不饿。叫孩子别哭。”

&esp;&esp;班瑞尔-杰斯特罗尽管机灵,却犯了一个严重错误。德国人一下子挺进到明斯克附近,比离哪个苏联城市都近,这就引起了另一次惊讶。在某些人看来,跟这次进攻相比,连德国的入侵俄国都黯然失色。

&esp;&esp;早晨明亮的阳光,照着兵士的纵队,他们象灰色的长虫,在苏联占领的波兰的绿色广阔平原上爬行。在挺进的兵士后面,大炮轰击的烟火范围之外,有一些小股的队伍在行进,他们穿的是不同的制服,服从的是另外的命令。他们的名称是“特别行动队”他们在人类历史中是绝无仅有的。要了解和认识这种特别行动队,必须对这次入侵的全貌有一个简单清楚的了解。

&esp;&esp;这一地区的欧洲大陆,大部分是低洼潮湿的盆地,简直象沼泽,伸展几千平方英里。这片巨大的沼泽地,叫做普里皮亚特沼泽地,总是挡着来自俄国西方的侵略者。他们得从它的南方或北方绕过来。阿道夫-希特勒的将军们,企图在夏天的几个星期里以一次猛烈的打击打垮苏联,他们正同时从这个沼泽地的北边和南边挺进。

&esp;&esp;然而特别行动队没有军事目标。他们的任务是对付犹太人。从叶卡捷琳娜女皇的时候起,俄国就强迫它的几百万犹太人居住在“集中区”里,这是从战争中得到的波兰和土耳其的土地构成的西部边境地区。革命以后,集中区取消了,但是大部分犹太人都很穷,习惯于他们的村镇,就在当地住下了。

&esp;&esp;因此,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红军的边境防御带恰好在大部分苏联犹太人居住的地方。特别行动队就是旅行刽子手,他们得到的命令是杀死俄国犹太人,不予警告,也不分年龄性别。这道命令不是书面的,是从阿道夫-希特勒那儿来,通过戈林和海德里希,下达到“保安警察”即德国的国家警察,由他们组成这个行动队。这个行动队还接到附带的命令,即把红军所有的政委——政治军官——立即枪决。不过后面这道命令是书面的。

&esp;&esp;特别行动队共有四队,紧随在进行攻击的三个巨大德国军团之后。

&esp;&esp;南方军团,由德国人和罗马尼亚人组成,从沼泽地的南边进攻乌克兰,沿着黑海进入克里米亚。他们后面跟着两个特别行动队,因为这里犹太人居住区比较密集。

&esp;&esp;中央军团,径取拿破仑走过的最短的直路——明斯克,斯摩棱斯克,维亚兹马,鲍罗金诺,莫斯科。这条路斜向大沼泽的北边,象支箭一样指着俄国首都。它从两条河的上游中间穿过,向北流的是德维纳河,向南流的是第涅伯河。军人们把这条路叫作干路,非常喜欢它。另一个特别行动队随着这个中央主要突击部队走。

&esp;&esp;北方军团,沿着波罗的海向列宁格勒挺进,一个特别行动队跟在它的后面。

&esp;&esp;这四个行动队,军官和兵士都算在内,大约共有三千名旅行刽子手。他们出发去屠杀三百万到四百万左右的人,算起来他们每个人要杀一万多人。这他们显然干不了。计划是使这工作开个头,然后招募当地的排犹分子和德国兵士,来完成他们出发去执行的这个从未听说过的极端可怕的然而却完全真实的任务。

&esp;&esp;特别行动队里的德国兵士,主要是从公职人员中征召来的,有警察、侦探、职员之类。其中没有疯子或者罪犯。军官大部分是律师、医生或者商人,他们由于年龄或者能力,不能在军队里作战。有的还有很高的大学学位。有一个军官还曾经是神学家。军官和兵士一样,都是很好的德国人,这种人决不会驾车硬穿红灯,他们喜欢歌剧和音乐,他们读书,他们打领带穿外套,他们有妻子儿女,他们大多数上教堂,唱赞美诗,他们假日在自己的小花园里栽花。服从是德国人的美德。人家告诉他们,犹太人是德国人的敌人,对付他们的唯一办法是把他们统统杀掉,包括抱在怀里的婴儿以及母亲。这种话来自上面。德国人的崇高美德就是听从来自上面的这些话,并且付诸实行。

&esp;&esp;奇怪的是,从入侵战线以西直到大西洋岸边的广大地区,已经落在德国人手里的犹太人却并没有被大量屠杀,甚至都没有一个要屠杀他们的计划在进行。有一种错误的意见,以为一九三三年希特勒获得权力后,德国人就开始屠杀犹太人。这是不真实的。他们掠夺犹太人,就象他们后来掠夺所有被他们征服的民族一样,不过这种劫掠一般是在合法的征用法令之下干的。犹太人经常被侮辱,有时候挨打,有时候受酷刑,有时候被弄死,或者干活累死。但是直到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之前,只有很少集中营存在,而其中的人员大多数是反对希特勒的德国人。集中营的存在使犹太人充满恐惧,可是德国人自己也同样害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