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市第一波享受地产红利的,就是东市场的个体户,当时买个门市最便宜的也得十万,第一口吃螃蟹的基本都是拆迁户,可谁都没想到,五年后门市房价格翻了十倍。
这时候入手平房价格相当低,刘卫东已经琢磨在滨江弄块根据地了。
这年月可没啥房屋中介,他顺着长沙街转了两圈,也没打听到谁家卖房子,看来得找王经理唠唠。
王经理可不光是四商店的经理,还是商业局的副局长,三商店也归商业局管。
三商店这么大企业,跟派出所街道办关系肯定不错。
媳妇九点才下课,刘卫东在东市场转了两圈,进了市中药采购供应站。
柜台里的人参鹿茸啥的包装还很简陋,进来买药的人也不多。
见他一站在柜台前看,售货员倒是挺热情。
“同志你是要买药?咱这儿不卖切片和中成药,买药的话可以去国营大药房。”
“我不是买药,我是前进公社的,想问问咱这儿收不收药材。”
售货员笑了:“你是想卖药材啊?咱这儿倒是收,可咱这儿收药材要求挺高,不但要求质量也要求数量,要是药材不多还不如卖给当地供销社,价格也差不太多。”
刘卫东一看这师傅人不错,先给递上根烟。
“俺们公社遭了水灾,地毁了不少,我寻思要是动社员上山采药,不也算多条活路吗?只是不知道咱这收药材有啥要求,价格咋样。”
售货员倒是真热情,给刘卫东找了份药材收购价格表。
两人闲聊了一会儿,刘卫东心满意足离开了采购站。
守着大青山能干的事儿太多了,现在还没开始联产承包,等政策下来,包山片种药材也是条致富路,他重生后不会放过任何赚钱的机会。
转悠到天黑,他找了家饭馆对付一口,推着自行车往一中走,理完刮了脸,又换上了新衣服,刘卫东腰板都直了起来。
崭新的26自行车停在马路边,惹得不少过路的围观。
这年月能买得起自行车的人有,可斜梁的26自行车却不好买。
看着路人羡慕的目光,刘卫东心里美滋滋的,媳妇要是骑上这辆车回家,看老丈母娘还咋讲究自己。
放学时刘卫东提前推着自行车到了校门口,虽然陈浩还跟在娄艳茹身后,可却没再纠缠她。
看着焕然一新的刘卫东,还推着一辆崭新的自行车,娄艳茹尖叫着跑过来,围着自行车转圈。
“当家的你把自行车买回来了?还缠了塑料带,这小金鱼也是你编的?”
可能是故意说给陈浩听,娄艳茹的声音特别大。
很快就有不少同学围着自行车问这问那的,刘卫东又从包里掏出了那块梅花表。
“媳妇,三转一响现在就差缝纫机没提货了,我看这回谁还敢瞧不起农村人。”
“手表?进口的?这得多少钱啊?”
“钱算啥?钱就是王八蛋,只要我媳妇高兴,花多少钱我都愿意,走吧媳妇,爷们带你下馆子去。”
在一群补习生羡慕的目光中,刘卫东骑车带着娄艳茹奔了北京路。
注视刘卫东两口子的人群中,就有神情落寞,气得直咬牙的陈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