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霍无畏一旦抗旨不遵、破坏议和,那唐元宗陈璟也不会轻易放过他。
等到那个时候,腹背受敌的霍无畏,可就成了瓮中之鳖,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至于,霍无畏广邀北方各路叛军(义军)攻打汴京一事,刘元璋更是没有放在眼里。
在他看来,所谓义军,不过是一群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乌合之众罢了。
若是这些“义军”真有那个本事,他刘元璋又怎可能将汴京城,据为己有长达十年之久?
一群连饭都吃不饱的流寇,别说是指望他们拎着镰刀、扛着锄头、钉耙来攻城了,就是自己敞开汴京城的四处城门放他们进来,又有几个人有那个胆子敢进来?
种种迹象表明,霍无畏所谓的“继续北伐,收复汴京”,不过是他退兵班师前,最后吹的一个牛皮而已,作不得数的。
于是乎,刘元璋继续在汴京城内的皇宫之中醉生梦死,夜夜笙歌。
但,随着汴京城外第一支义军的出现,事态的发展,就开始渐渐变成了刘元璋所始料未及的。
起初,当正在皇宫中饮酒作乐的刘元璋,接到麾下齐军大将荆操的奏报,汴京城外发现叛军(义军)踪迹之时;
沉迷于酒色之中的皇帝刘元璋,还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随手下令让荆操派出一支精锐骑兵出城平叛,剿灭叛军。
在刘元璋看来,以大齐的精锐骑兵,去收拾那些由山贼、流寇和难民组成的乌合之众,完全是杀鸡用牛刀。
他摆出这副架势,就是要拿这支应霍无畏的邀请,而前来攻打汴京城的义军开刀,杀鸡儆猴;
让其余的各路义军都睁开眼睛好好看看,若是胆敢跟着霍无畏前来凑热闹,妄想攻打汴京城,唯有全军覆没、惨死沙场的结局。
随后,荆操麾下、保国军统制,号称“万人敌”的大齐武将王彧领命出征,亲率三千大齐精锐骑兵,浩浩荡荡出城平叛。
出征前,王彧拍着胸脯、信誓旦旦的向皇上刘元璋保证:无需三个时辰,屠尽城外叛军!
只不过,这“万人敌”王彧率大齐骑兵出城前有多张狂,回城时就有多狼狈。
王彧所率领的三千精锐骑兵,在汴京城南郊二十里外的巨峰山脚下,与霍无畏麾下皇图霸业系统中的十八路义军中的“玄甲军”遭遇;
玄甲军领兵之人,乃是霍无畏穿越前的历史位面上,大唐王朝的一代名将郭子仪。
其麾下的一万玄甲军,人马俱披重甲,那黑铁锻造交织的战甲,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冷冽的寒芒;
只一眼,便让号称“万人敌”的大齐武将王彧两股战战,惧由心生。
更是让王彧在心里,把探查军情的齐军斥候祖宗八代都问候了一遍:***管人马俱披重甲的骑兵叫流寇?
其麾下的三千骑兵,在面对玄甲军之时,更是望而生畏,就连胯下的战马也出于求生的本能,扬起四蹄想要后退。
王彧曾有幸,跟随大齐皇帝刘元璋前往金军大营,亲眼目睹过金军大元帅完颜不破麾下的重骑兵“铁浮屠”。
初见铁浮屠之时,王彧就被那重甲骑兵集结成阵时所带来的压迫感,压得他喘不过气、说不出话;
那种发自内心的恐惧,让王彧甚至是连假想一下,若是自己没有跟随皇上投金,而是选择在战场之上和金人的铁浮屠对战之时,该如何应对的勇气都没有。
对于重甲骑兵铁浮屠的畏惧,早已经刻进了王彧这个,出生在建康的南方武将的骨子里。
所以,当王彧在巨峰山脚下,与郭子仪所率领的玄甲军正面遭遇之时,他的第一反应是——难道是完颜不破大将军,亲率铁浮屠南下,助大齐解汴京之围了?
但,眼前这支与铁浮屠相似,却又在气场之上有着云泥之别的重甲骑兵阵中,那迎风猎猎作响的“霍”字旗和“精忠”旗;
又分明是在提醒王彧,他们乃是朱仙镇外、大唐北伐军元帅霍无畏麾下的霍家军骑兵!
没有丝毫犹豫,王彧拨转马头就跑。
甚至,连撤退的将令都来不及下达。
随行的三千大齐骑兵,亦是策马逃命而去,不惜将胯下战马的最后一丝体力压榨干净,也要抢在霍家军的重骑兵发起冲锋之前,比身边的同行先行一步。
待到大齐武将“万人敌”王彧,狼狈不堪的折返汴京城之时,坐镇汴京的大齐皇帝刘元璋,也接到了最新的前军斥候奏报。
奏报说,出现在汴京城外的义军,不是一路,而是十八路!
奏报还说,这十八路义军超过30万人马,不仅披甲率极高,而且还携带了数量庞大的火炮,可以说是武装到了牙齿。
而摧毁刘元璋最后一道心理防线的,便是王彧所带回来的消息——那巨峰山脚下的义军有万余重骑,非铁浮屠而不能敌也!
再然后,得此消息如遭雷击、脑袋一片空白的伪齐皇帝刘元璋,终于还是在大将军荆操的劝谏下,赶在汴京城外的十八路义军合围之前,连夜弃城而逃。
这一逃,便是一口气狂奔50里,直到在据北川附近的关隘,这才下令休整片刻。
小说《做不成中兴之臣,那就当个开国之君》第5章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