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阿联的吵架场景,大家也新鲜的不行。
这么多国家,和菜市场一样吵吵闹闹,真是有趣极了。
因为后世华夏是大国,刘彻代入的也是大国,所以他看的毫无负担。
反而对这个大毛家的外交代表有些赞赏。
不愧是能在后世有一席之地的国家,此人随机应变的本事还是不错的。
那默哀的场面还能反将一军,道德绑架这个词真是生动形象。
这熊大熊二还真是死对头,贡献了这么多出好戏,也不知其中有何复杂混乱的关系。
……
不过天幕这样堂而皇之的放那什么两国谈判的戏码出来,我大汉的子民们该不会多想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我汉室可是慷慨怀德,谦逊下士的礼仪之邦,使节也是像后世华夏外交官那样铿锵有力不卑不亢具有大国风范的!
想起自己的那些使臣,刘彻心虚地摸了摸鼻子。
“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悬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
这虽然是那些小国先撕毁和平杀了使者,但……使者为什么老被鲨呢……
这个嘛,刘彻笑而不语。
别说汉武朝,整个汉朝的使者大都是嚣张的。
汉使们仗着大汉天威,明摆着欺负人。完全不管敌我力量悬殊,一言不合就动手,经常以外交官身份明目张胆的去干涉他国内政。
比如说出那句大名鼎鼎的“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陈汤。
他本来只是出使西域的使者,而且还是副手。可他居然敢在没有请示朝廷的情况下,假传圣旨,私自调兵,长途跋涉数千里,去攻打匈奴人。
还有傅介子,他算是历史上有名的使者刺客。早在杀楼兰王之前,他就已经在西域干了不少大事儿,杀匈奴使者这事儿都没少做,更别提后面的班。
这也能看得出来,汉使基本上都不是认真搞外交的。
他们充当的就是一个战争导火索的角色。
像傅介子班这种能力强的,不需要汉朝大军出击,自己就把事情给平了。
能力差点儿的,就去惹事儿算了,反正为国捐躯,博得身后名,然后汉朝再借机宣战,出兵把你国家给灭了……
明,朱棣看的也很舒心。
这才有大国的样子嘛,讲话硬气一点,看把别人吓成什么样了,这才是后世该有的面貌!
不过,看天幕说的,后人好像不怎么爱管别国的事啊,这如何能行呢,喜欢让周围国家喊“爹”的朱棣非常不赞成。
可能后世也有自己的考量吧。有句话真没错,拳头才是硬道理。
他希望四海归一,都臣服于大明的统治,也尝试着开放海禁。
但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样的举动竟然让倭寇钻了空子,一股脑的涌入到了大明境内。
明朝时期的倭寇,是一些连小日子政府都管不了的海贼,或者说是海盗,他们并不是小日子的正规军。
于是朱棣就令郑和带着o万人,浩浩荡荡的下了东洋。
当时的小日子的统治者是第三代室町幕府的将军足利义满。
当郑和代表着大明王朝,带着o万多人东渡来到小日子之后,这位小日子实际执政人对郑和的来意非常清楚。
为了给这些带着大量宝物的大明使臣一个交代,足利义满顾不上君臣之间的虚名,果断的斩杀了二十多个海盗浪人,并将他们的级献给了到访的明朝使臣。
接下来,小日子接受了明朝的封号、金印、冠服等,表示愿意臣服于大明帝国,并按照属国的名分向大明帝国的皇帝递交了国书。
当郑和带着o多个倭寇的级,以及足利义满的“臣服表”,班师回朝交差时,朱棣可以说是非常的高兴的。
为了表彰小日子国的臣服之心,朱棣不仅“嘉其勤诚,赐王九章”,还向源道义赠了好多的真金白银,瓷器书画等等。
除了这些物质奖励以外,朱棣还同意小日子的朝贡师团的人数可以增加到oo人,并允许其在江浙地区进行贸易往来。
不得不说朱棣可真是大方。
当然,得知了后世之事后,朱棣不可能再对小日子这样大方了,这破地方不揍个十七八回都算他宽容了!
其实郑和的每一次远洋,也给明朝政府带来了不小的经济压力。
任何事情都奉行有来有往。四夷外国称臣纳贡相对应的是,明朝政府在贡物的回赐以及对朝贡国国王使臣的赏赐等方面也有一套相关的制度。
而且明朝大多数时候都是奉行“厚往薄来”的政策,给的往往比收到的多,这也给国家财政带来了大量的负担。
想着天幕中“两国舌战”这出戏中,叫嚣着要对方付“开拔之资”的辛大人,朱棣若有所思。
朱高炽这小子天天嚷嚷着大明没钱,朕是不是得节约些用着……
喜欢当古人看到我的日常后请大家收藏:dududu当古人看到我的日常后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