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人,就算不用付工钱,也供应不起这么多饭食。
一户人家,慢慢积累着,能修上三四间草屋,已经是顶天。
这样的草屋,保暖性自然不用多说。
冬天屋外刮大风,屋内就在刮小风。
自家的媳妇,自己心疼。
现在的风俗就是妇人怀孕后要出去住。
都有火炕了,谁还舍得自己家的老婆女儿,住没有火炕,还冻死人的草棚子?
当初郑桑找的那些人家,就是家里有孕妇的。
再找借口从家里留着,也只能留到怀孕六七个月份。
等肚子大起来快要生了的时候,还是得住草棚。
不只是迷信,还有过往经验在里面。
那些强留孕妇在家里的家庭,婴儿的死亡率极高,孕妇身体也容易出事。
反而是住草棚的婴儿还能活不少。
众人解释不出来这是为什么,只能按照往常经验归类于邪祟。
习俗在这里摆着,自家的条件也不算多好,草屋反正是比不上土屋,别的不说,光供热水喝和天天烧炕,就值得一住。
每天做三个时辰的活,根本算不上什么。
再加上还有月女的看护,众人难免心动了。
钟大母就在家里拍着土炕,给全家人商量。
说是商量,倒不如有点命令的意味在里头。
“之前我还担心,村里坐草的草棚太冷,别再冻到韩小,现在好了,月女的土屋允许她去住,那就让她去!”
三儿子还有些转不过弯儿来,谁家好好的土房能让孕妇去住呢?
他忍不住发问:
“能行吗?”
四女儿则有些不满:
“这样家里又少了一个人干活。”
如今男耕女织,男人上山砍柴,回家劈柴,下田种地,重活都是他们在干。
但家里也不是没活了,女人做顿饭都得两个小时起步,喂牲畜、织布、浆洗衣物、被褥更是耗费时间精力。
全靠人工的时代,说一嘴的活计,背后可能就要耗费数个小时,乃至数天的时间。
她和韩小干同样的活,韩小对方走了,那剩下的那些活计,可不都得担到自己身上了吗?
钟大母不满的瞪了眼小女儿,继续讲道:
“韩小是头胎,孩子难生,让她去月女那边住着,正好也省出来一个人的火炕,咱们再多发点儿豆芽,她这点儿人力也就赚出来了。”
“至于行不行,明天先送过去再说,不就是带着被褥走一趟的事儿,三四里路,又算不了什么,大不了再回来就是。”
被母亲瞪了一眼的四女儿不再说话,再怎么说,和自己多干几个月活相比,还是嫂子活下去更重要。
三儿子也闭口不再反驳,反正能白占便宜,那就占了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