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不败自然也知晓他的想法,因此只是默默退在一旁,心中冷笑:
——敲打么?可惜,你的如意算盘注定要打不响了。
十四、
番人
今天是端午佳节,一早杨秀才便带领子女二人一同出门,上山挖点野菜,拣些干柴,再顺便去镇子里的市集上买点东西。然而从上午开始镇子里的人就在不断增加,他们发现,大部分人都是冲着城外去的。
三人有些好奇,便也跟着人群去了河边,路上找人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山上的日月神教下山巡游,据说弄了许多声响,大家都是赶去凑个热闹。杨秀才带着姐弟俩来到河边,远远就看到一艘华丽的龙舟停在浅水处,下方站了许多佩刀持剑的人,显然个个不凡。
杨莲亭此时已非昔日吴下阿蒙,一眼便看出那些人身手不凡。距离人群近处的还好,距离龙舟越近的人,给他的感觉越强大——想到之前胜叔告诉过他的东西,年轻的心禁不住怦怦直跳:不知道这些人之中他能打过的有多少,打不过的又有多少?
正想着,就感觉到身后一阵推搡,杨莲亭忙伸手护住比自己矮半头的姐姐,回头一看,却愣住了。他身后有几个人,一身穿着奇形怪状不说,竟是红头发蓝眼珠,皮肤也比一般人白,简直鬼魅一般怪异。
那些人看到周围的民众对着他们窃窃私语,顿时有些火大,嘴里叽里咕噜的说着什么。听到那些话,杨莲亭又是一怔:这些话他似乎是会说的。
他的父亲杨秀才饱览群书,在他很小的时候曾经教过他们姐弟俩一些奇怪的语言用来逗趣,这门语言据说是叫做什么“蒲丽都家”(注一)语,只是因为那种语言弯弯绕绕,与他们自小习惯的话语差得太多,姐弟俩便都没什么兴趣,之后杨秀才也没再教了。
而此时那几个人的话虽然说得很快,只能听清几个词儿,杨莲亭也听出来了,他们讲的就是那个“蒲丽都家”语。
他不禁好奇地打量了那几个人一眼,转头带着疑问看向已经与他差不多等高的父亲,杨秀才点了点头肯定了儿子的猜测:“别多事,他们确实是蒲丽都家人。”
杨秀才这句话声音并不大,然而那些长相怪异的番人似乎听力卓越,竟然有人看向他们,尤其是杨秀才,而后用生涩的汉语道:“内们动得蒲丽都家鱼(你们懂得蒲丽都家语)?”说着用带些期冀的目光看着杨秀才。
那几个人长得实在是太怪异,杨诗诗有心不与他们接触,便下意识伸手扯了扯父亲的衣袖。杨秀才低声安抚了她几句,而后向着那几个人摇摇头,那些人看起来有些失望,又有些不相信般上下打量了他们几眼,又用蒲丽都家语叽里咕噜说了几句,杨秀才只是假作不懂,对着他们礼貌性地一笑,带着子女便走开了。
看他们样子似乎真的听不懂,几个红毛人明显露出了失望的表情,互相看了眼,而后耸耸肩摊摊手,便向另一侧去了。
等到离那些人远了些,杨诗诗才道:“爹,那些人长得好可怕!跟话本中的鬼怪一样!”
杨秀才好笑地点点女儿的鼻尖:“那些不是鬼,爹爹以前不是教过你们蒲丽都家语吗?就是他们的语言。”
杨诗诗显然才想起来这件事,皱皱鼻头道:“那些拐舌头的话早就不记得啦!那些人……爹爹你既然会说他们的话,那个时候为何不承认?”
闻言,杨秀才沉吟半晌才道:“蒲丽都家那些人不是什么好东西,他们自称为‘佛郎机’,以前……”他似乎想起了什么不好的回忆,片刻后才摇摇头,“总之还是离他们远一点比较好。”
对此杨家姐弟似懂非懂,但父亲既然如此说了,也就没再追问。很快三人便忘记了这个小插曲,开始专心看着河边的热闹。很快有几个明显是领头的人从船舱中走了出来,杨莲亭才看了一眼,心中便微震,盯着那边再也挪不开视线了。
是他!
看到那个一身红衣威风凛凛立于船上的身影,杨莲亭觉得自己胸口怦怦直跳,只顾张口结舌望着。注意到了他的异状,杨诗诗奇怪地看过去,只一眼便也跟着惊呼出声:
“哎,好像是那个人!”
女儿的声音引来杨秀才的疑问:“谁?”他向着船上张望了一眼,无奈眼神儿多年浸淫在书海中早就变坏了,模模糊糊也只能看清个大概,完全不知道子女指的是谁。
“爹,就是那个曾经送我发带的人!”杨诗诗也觉欣喜莫名,她才是第二次看到那个人,但是那天晚上落在发髻上的温暖以及那人低沉的声音却在她不知道的情况下已经牢牢记在脑海,此时再度看到他,竟然一眼便认了出来。
“哦”。杨秀才隐约记起了这一茬,却并不上心,不过是个一面之缘的人,何必如此在意?
没注意到爹爹不以为然的样子,杨诗诗续道:“那个人很好,一点都不凶,弟弟每次上山去送柴就是为了他呢!嘻嘻,他穿红色可真好看。”说着又觉得这话女儿家不该出口,有些羞涩地伸了伸舌头,便躲在了父亲背后。
儿子一直到现在仍坚持每个月去送几次干柴的举动他还是知晓的,没想到还有这么一重原因。杨秀才抬头望去,现在看来,那个人应该就在对面的船上吧!
此时周围人的谈话也传入耳中,杨秀才隐约知道了对方的身份,不禁皱了皱眉头,原来这两年儿子一直念念不忘的人竟是江湖人?他转头看了眼儿子专注的神色,不禁心忖:这小子该不会是想要学武了吧?也是,男孩子免不了喜欢舞刀弄剑的,但平时也没见亭儿提起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