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特?律是美?国?的汽车之?城,密歇根大学?的商学?院和工程学?院都非常好,你可?以?二?选一,或者两个都选。”
叶应澜笑:“你怎么想让我学?工程?”
“你不是喜欢汽车吗?”上辈子她可?是车队里修车最厉害的技师之?一,车子坏了,找她看一眼,立马就知道是出?了什么毛病,他都不知道她是怎么做到的。
她当时说:“那场婚让我丢尽了脸,不好意思出?门,就待在车行认真修车,好在没白学?,能在这儿?用上。”
她遗憾自己没能多读相关方面的书,如果她能去读书?余嘉鸿看着叶应澜。
叶应澜仔细想,自己确实喜欢汽车,进?车行帮忙开始,因为跟国?外沟通需要,所以?她从汽车部件的英文学?起,到结构到材质到工艺。
看起来很有吸引力,但是按照书里的时间线,接下去广州和滇越铁路都保不住,自己做车行的,还是在星洲多做些事,都成?婚了,读书这事放一边吧。
她摇头:“算了,都成?亲了。我还读什么书?等以?后有了女儿?,让她去读吧!”
想到和她生儿?育女,余嘉鸿点?头:“肯定的。”
他这么说,叶应澜笑得开心:“嗯。”
已经到了车行门口,余嘉鸿说:“等下我来接你,一起带嘉莉和嘉萱去逛百货公司。”
“好。”叶应澜推开了车门下车。
目送余嘉鸿开车离开,叶应澜低头笑着进?车行。
“应澜姐。”
听见声?音,叶应澜回头,郑安顺走过来,把手里的购车契约递给她,脸上满是喜悦:“我今天签了两台车。”
“两台?”叶应澜连忙接过购车契约,她惊喜道,“好厉害。”
这不是客气的表扬,是真的厉害。
汽车大多产自欧洲和美?国?,在美?国?自从流水线生产汽车之?后,车子从一千多美?元降到三?四百美?元。不过漂洋过海到了南洋这里,一辆车就得卖三?千多叻币,折合将近一千美?元。
汽车价格贵,哪怕华商聚集的星洲,也不过四五千辆车子。
像他们这家在星洲的车行一个月能卖十来台车已经算是不错了,槟城和马六甲的两家车行一个月加起来就十来台。因为还有汽车修理的生意,这三?家车行一年也能挣二?十多万叻币。
“上个月那个印度人来买了一辆,这个月他带来的朋友看了一次又一次,总算是肯买了。这次他两个朋友的车价跟比他上次的价格高两百叻币,这里的差价,我给这个印度人了。”
“我没说不同意。这个是要的,要不然人家怎么肯介绍新生意过来?”叶应澜看车子的售价,去掉给的扣点?,价格也很不错了,“真的很厉害。”
郑安顺想要应澜姐夸他,可?真被她这样?夸了,又不好意思地低头:“姐……”
这时候门口来了一辆板车,板车上装着家具,郑安顺说:“吴叔让我改店堂,我卖了家具。”
“这么快?”
“其实很好改的,用的东西并?不多。”郑安顺说。
叶应澜笑着说:“去忙吧!”
郑安顺叫了人去门口接家具,叶应澜转身要往办公室去,却见两个陌生人拦住了她的去路。
一位剪着齐耳短发?的姑娘叫她:“余太太。”
叶应澜略微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在家她是余大少奶奶,在外别人会称她“余太太”。她点?头:“你们是?”
“我是星洲日报的记者李淑芬,这位是我的同仁何智强,昨天我们同事去采访了余老先生和您先生,今天早上我们聊起的时候,我就想来采访您。”这位姑娘说。
叶应澜想起余嘉鸿跟她说《星洲日报》的记者要采访她的事:“对对,抱歉一下子没想起来。”
“我们报道妇女支持抗日救亡的内容,大部分都是卖花,做救护用品,听说你现在正在为筹赈会采购汽车,我们女子也在做这些事情,我想报道宣传一下。”李记者说。
“其实无?论是卖花还是做救护用品,或者像我这样?购买汽车,我认为只?要我们都在尽力,就不该区分谁的贡献更大。”叶应澜伸手说,“进?办公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