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极速全本小说网>红楼之惹不起的黛玉百度 > 第九十二章(第3页)

第九十二章(第3页)

长康宫还有什么事是值得司徒卓来谈的呢?长宁公主?一夜之间失去母亲兄长,伴读被处死,也不见得受父皇待见,那么她的处境十分艰难吧?司徒卓和太宗皇帝提长宁会说什么?

司徒卓宅心仁厚,连刘姥姥都肯弯下腰去亲自相帮,那么司徒卓是去给长宁求情的。

太宗皇帝的心软只是对司徒家的人心软,那么他一定会对司徒卓心软吧?

不过黛玉依旧没有直接提司徒卓,而是又磕了一个头道:“臣女接下来的话,若是有什么错处,还请皇上不要迁怒臣女家人。至于臣女,一定会做令皇上满意的事,还请皇上成全。”

其实黛玉这话就是但凭处置的意思了,不过这个话,黛玉、苏岚姐妹两个曾经在长康宫说过,讹上了当时的九皇子妃。现在黛玉依旧在争取一线生机,自然不会去提起这些会令太宗皇帝不快的字眼,所以换了个说法。

“你倒是孝顺。”太宗皇帝道。

黛玉浅笑了一下,道:“为人子女,替父母家人有所考虑,也是应当的。”为何不孝顺呢?自己前世也不过还有四五年的光景,便病死在潇湘馆,用自己的性命换全家安好,黛玉觉

得并不亏了。再说,父亲说了愿意抛官弃职,带自己远渡重洋,父亲肯为自己牺牲,自己自然愿意为家人着想。

而且,黛玉觉得这次依旧可以争取一线生机。

果然太宗皇帝不再纠结这个问题了,而是问:“你要举荐的良弓是谁?”

黛玉道:“臣女以为太子殿下膝下的七王爷,乃是良弓。”

啪!茶盏摔碎在黛玉的面前,茶水溅了黛玉一身,太宗皇帝怒道:“你们果然有勾结!朕知道你们见识非凡,但是朕作为一国之君,岂能眼睁睁瞧着你们手握可以逆转江山的能力!”

终于摊牌了!黛玉并没有动一下,任由茶水浸透衣衫。茶水并不烫,黛玉感觉皮肤上温温湿湿的。静静的等太宗皇帝说完,黛玉继续道:“臣女之所以敢举荐七王爷,乃是因为七王爷有真正的仁心。他确然手握非凡能力,但是臣女相信,任何时候,七王爷都绝不愿多伤人命。他做任何事,都会顾念天下苍生。”

又是点到即止。一个不肯多伤人命的人,会为了攫取权利便发动战争吗?真正仁慈的人是不会这么做的。这么做的人是谁?是小钟妃和九皇子,为了一己之私,伤害三皇子,构陷太子,阻挠海贸专营这样利国利民的好事。

这等因私废公的事,司徒卓做过一件吗?林如海做过一件吗?都没有。黛玉这话,不但为司徒卓做了辩护,也间接的为自己做了辩护

而且司徒卓有多仁厚,但凡宫里的人,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仁厚不是后天装的,是与生俱来的。从他略微懂事起,就对宫里最卑微的宫人一视同仁,略大些可以出宫了,也时常救济穷人。甚至还和眼前的林家女一起救济过一个村妪。

甚至今天,在小钟妃和九皇子死后,连不少宫人都会刚及笄的长宁公主落井下石,协理六宫的周贵妃也因三皇子腿疾之仇对宫人苛待长宁不闻不问,司徒卓还来替长宁求情。这样的人会为了夺嫡而祸乱江西,血流成河吗?

太宗皇帝也从心中否定了这种可能。林黛玉说得不错,司徒卓是一把良弓,也许是可以挽救日后西海沿子困局的良弓。

“你既什么都知道,也替所有人求了情,为何不替自己求情?”太宗皇帝问。

黛玉心下微微一松,虽然她没敢抬头观察太宗皇帝的神色,但是心中有微妙的感觉,觉得这一关最难的部分已经跨过去了。

黛玉干脆利落的磕头道:“臣女求皇上留臣女一条性命,哪怕送臣女远赴海外,或是和亲番邦,臣女也无怨言。”情真意切,甚至声音都有些发颤。

黛玉不是在演,而是发自真心害怕。想保护的人,自己已经尽力了,能说的话,每一句都字斟句酌的说完了,现在这么美好的年纪,黛玉也有求生欲。之前耗尽心血避免去北狄,是因为黛玉知道有小钟妃在,

自己却了北狄依旧难以留得性命,现在小钟妃已除,自己就算去了北狄,未必不能活出一番天地来。

太宗皇帝道:“起来吧,朕以为你当真不怕死,结果还是怕的。”林黛玉方才微微发颤,落在太宗皇帝眼里,终于满族了他作为一国之君的威严。

黛玉谢恩之后起身,依旧没掸去身上的茶渍。

这次太宗皇帝没派戴权送黛玉回府了,而是打发了另外的内侍去传了春山、雪雁,送主仆几个回去。

而派了戴权去传文丞相。

太宗皇帝对黛玉的调查是非常全面的,连黛玉曾经去过文家,史鼎来过林家这等事太宗皇帝也知道。

文丞相入宫之后,太宗皇帝直接问了可曾见过林如海的嫡女。

伴君如伴虎的意思就是,处处面临生死题。黛玉去文家参加闺阁小宴这等事,自然许多人知道。但是私下见过文丞相,却只有当事人和丞相夫人知道。文丞相承认还是否认,都有他自己的道理,但是这不是黛玉能左右的。所以先前黛玉在上书房说的话,显得尤为重要。

文丞相自然相信老妻不会出卖自己,林氏女也足够聪明,应当不会在御前乱说此事,所以文丞相有否认的余地。但是文丞相依旧实说了,道:“臣确然见过林姑娘。”

还好之前黛玉在上书房并不曾为了活命而装傻充愣,否则光凭文丞相这句实话,黛玉便没有活路了。一个足够智慧,但是不

够诚实的人,又是在水澜梦中改变朝堂局势的变数,太宗皇帝没有让林黛玉活着的理由。

但是一个足够坦诚而且足够仁善的林黛玉呢?她从不曾做过一件对江山有害的事,她所作所为永远顾全大局,而且心胸宽阔,格局极大。林黛玉说司徒卓是良弓,她自己又何尝不是良弓?

太宗皇帝对文丞相还是足够信任的,便问了文丞相对司徒卓和林黛玉品行的看法。君臣二人谈了什么,没有人知晓,就像无人知晓皇上召一个臣女入宫细谈半日,说了些什么一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