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极速全本小说网>穿越大明王朝的我开局竟被要求选妃 > 第三十一章 导火索(第1页)

第三十一章 导火索(第1页)

事急从权先斩后奏,必须趁着朝廷尚未反应过来之前。必须趁着崇祯皇帝不知道真实情况之前,朱兴明要把军饷送去辽东。只有军饷离开了京城,才算是安全。这件事,动作要快。

昌平总兵李守鑅,带着三千铁骑,护送这二十万两白银入辽东。

二十万两,真金白银的其实也就不到八万两,其余的,是会票。

我们看以明朝为历史背景的古装剧,常常可以看到,剧中人动辄就掏出一叠一叠的银票。但我们不得不遗憾地说,这是编剧的虚构,其实明朝人是没有银票用的。

倒是在明初时流通过一种宝钞,但宝钞非常快就贬值,以致同如废纸,没有人肯用。民间交易,主要使用铜钱与白银,但在晚明海外白银流入之前,明王朝的白银存量是有限的,朝廷又禁止开采银矿,所以市场中流通的白银并不充实。

明中后期大量白银从海外流入,这才使得民间白银交易充实了起来。

如果运送的全是白银,首先,一百万两白银是整整十万斤。这么多银子不但运输不便,而且还容易路上招贼。

还好,明末钱庄已成为一种独立经营的金融组织,不仅经营兑换,还办放款,供给签发帖子取款的便利,原来在两地联号汇兑的会票,也成为钱庄发行有钞票性质的信用流通工具。

所以,朱兴明他们这次带着的二十万两白银入辽东。实则大部分都是钱庄的会票,这些会票两地通用,兑换也是非常方便的。

但有一个问题,朱兴明的计划是给辽东八十万两白银的军饷。而崇祯只给了二十万两,也就是说,还有六十万两的缺口。

这个时候,朱兴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足以能把他老爹气晕过去的,忤逆不道的决定。

那就是,把锦衣卫查抄了陈演、王宗道还有王之心等人的家产,共计六十七万两银子的钱,全部发到辽东去。

为此,朱兴明去了北镇抚司,找到了骆养性。

“骆养性,查抄这三个狗东西的银两何在?”

“回太子殿下的话,都在库房用封条存着呢。下官本想过几日在和朝廷交接,把银子送上去的。可户部迟迟下不来批文,下官也就一直这么拖着了。”

锦衣卫当然不可能白忙活,按照惯例,查抄了三名官员的家产足有六十七万两白银之巨。锦衣卫交上去的时候,朝廷至少也得返回来个几万两银子给锦衣卫的开支所用。比如立功的奖赏,加班补助之类。

这也得感谢朝廷蜗牛一般的办事效率了,这批银子还压在锦衣卫,并没有上报上去。朝廷呢,也一直没派人来交接。因为崇祯觉得,放在锦衣卫反而比国库安全。

锦衣卫至少是崇祯自己说了算,到了国库,那可是一百双眼睛都盯着。

偏偏,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自以为万无一失的崇祯皇帝怎么能想到,这笔钱被朱兴明给惦记上了。

骆养性是不知情的,于是朱兴明就跟他撂了底:“把这六十七万两银子全部运出来,发往辽东。”

骆养性只感觉脊背发麻,吓得他后背冷汗直冒,他知道私自挪用这笔钱的后果:“太子殿下,您、您三思啊,这可是万岁爷钦点,用来给官员发放俸禄和赈灾用的。”

“我知道,出了事本太子一人承担。骆养性,你只管做好你自己的事就行了。夏德超、李浩,你们带人去通知李守鑅,让他火速带人来北镇抚司。就说是给他们、嗯,六十万两,六十万两银子一同发到辽东。”

锦衣卫,实际上骆养性这个指挥使已经被架空了。跟着朱兴明的两个千户夏德超和李浩,是朱兴明从十四所千户的十四人中挑选出来的。

这二人是朱兴明的死忠,几欲退出历史舞台的锦衣卫被朱兴明给扶持起来了。现在跟着太子爷殿下有饭吃有钱赚,这二人那里还管抗不抗旨。二话不说,带着人就去找昌平总兵李守鑅去了。

骆养性却是千难万难,他可是效忠于崇祯而不是朱兴明的。你做出这么忤逆不道的事来,你是皇太子倒是可以拍拍屁股去了辽东躲着了,我骆养性岂不是留在京城替你背了黑锅。这崇祯到时候一查下来,雷霆震怒之下,骆养性的脑袋怕是保不住了。

看着满头冷汗的骆养性,朱兴明笑了起来:“好了,骆指挥使本宫就不吓你了。这事与你无关,是本宫一人所为。如果你怕我父皇怪罪下来,你进宫告密去吧。”

告密?骆养性确实这么想过。可朱兴明当着他的面说了出来,这让骆养性登时尴尬了起来:“太子殿,这”

“我让你去你就去,不过要等我们出了城门口。你假装发现了我盗了这北镇抚司的库房,然后你火速回宫告知我父皇。这样,我父皇就不会降罪与你了。”

骆养性一惊:“那、那太子殿下您岂不是”

朱兴明微微一笑:“没事,照我的话去做便是。”

把北镇抚司库房收缴上来的赃银拉去辽东,朱兴明就不怕崇祯半路截获么。

不怕,因为朱兴明早就想到了这一点,他早就留了两手。

第一,朱兴明早就去通政司,通政司的人印刷了上万份邸报,散步言论说朝廷要给辽东将士拨饷八十万两白银。再然后,朱兴明又去了会同馆,私自派出驿卒去辽东,告诉辽东将士,朝廷要给你们八十万两的军饷,已经在路上了。

生米煮成熟饭,崇祯即便是想反悔也来不及了。不过这事得等他们出了京门口的时候在办,不然崇祯皇帝一怒之下把朱兴明抓回来,那就惨了。

邸报,类似于官方的报纸。明代设立专门出《邸报》的通政司,专门管理《邸报》的出版发行。到了明末崇祯年间,《邸报》从手抄或木刻印刷改为活字印刷,规模也就更大了。

会同馆,北京的全国驿站的总枢纽。明朝的法律大典《明会典》记载说:“自京师达于四方设有驿传,在京曰会同馆,在外曰水马驿并递运所。”这条记载说明,明朝的“会同馆”,是当时设在首都北京的全国驿站的总枢纽。

也许有人会奇怪,崇祯不是裁撤了驿站么,这才引得陕西那位快递小哥李自成活不下去了然后反了。

崇祯裁撤了大部分的驿站,不是说把全国的驿站都裁撤了。如果都裁撤了,情报谁来传送。

从崇祯二年起,全国关闭的驿站占总数的三分之一,这样,一年可节省10万两的国库支出。

这一削减,使驿传服务的负荷超过了原已十分紧张的能力,从而使明朝的行政陷入恶性循环之中。因为朝廷管理交通的人员严重不足,以致不可能承担任务,地方官员只能依靠地方团练来控制驿站和道路。而被遣退的驿卒如李自成之流,就造反了。

其实所谓的裁撤驿站不过是大明亡国的一个导火索,就算是没有李自成,还会出一个张自成孙自成。大明亡国,非一人之力。

ddyveshu。ddyveshu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