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是重税,但文工团依旧有大利,纵遏兼并国策之后,其出演亦然不绝。由此可知,十五税一,其利可观。而再看户部,因增税而丰库。若姚兄向朝廷请愿命,施行十五税一之法,苏州府商人未必会走,但苏州府之商税,将大幅增长。”
姚善看了看信件,说道:“文工团乃是妇人表演而已,非是贩卖货物。”
“那辽王、珉王的医用纱布呢?那难道不是货物?他们不是十五税一吗?”
钱芹反问道。
姚善起身道:“辽珉二王以亲王身份从商,若不重税,岂不欺市霸街?谁可与之争利?”
钱芹呵呵笑了笑,又从袖子里取出了一封信,说道:“姚兄,既然你如此说的话,落后了,可莫要怪我等没有提醒。”
姚善不解,展开信件看去,瞪大眼,问道:“这,这不是真的吧?”
钱芹自信地说道:“姚兄,下棋不只是眼下一步,还需要看下一步。一条鞭法、国策之后,物产必然丰富,农户必有剩余,而剩余之物如何?留下所用之后,必会兑换为银钱,购布匹百货于商贾。商贾大兴,只在一两年而已。”
“北平布政使张昺,早于去岁时便已解禁商人,大兴商道。听闻朝廷已准备在北平试行十五税一的商税,若姚兄敢为天下人先,那苏州府将胜过北平府,成为我大明新商之策的第一府。”
姚善深深看着信件,这些消息虽然作不得十分真,但也必然不是空穴来风。
若北平真的施行十五税一,那将不会是结束,只能是开始!
皇上已经通过二王、文工团,让京师商人与户部习惯了十五税一的存在,虽然这些税没有加在京师商人身上,但户部已经看到了加税的好处。
国库充盈,而商人利润不绝,这不是好处是什么?
户部,恐怕已经没有理由反对加商税了。
当下朝廷又将胥吏纳入俸禄之列,虽降低了胥吏对底层农户的盘削,但也加大了朝廷支出,想必朝廷正是需要钱的时候,推行新商业之策,加大对商人的税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若真如此,苏州府敢不敢做这新商业之策的第一府?
自己又敢不敢,推动新商业之策在苏州府实施?
姚善看向王宾、韩奕、俞贞木三人,三人微微点头,表态支持。
京师,武英殿。
王绅垂手而立,面色凝重。
国子监的问题,自己找出来了。
往日里总不觉得国子监有问题,可认真找寻起来,国子监的问题之多,还是让王绅暗暗吃惊,而有些问题若是不革除,任由其存在,那国子监数千监生,可用之才不过屈指可数。
第九十章官僚养成所的弊病
国子监,明代最高学府。
对于国子监的建设,朱元璋未必是存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心思,实在是出于无奈。
大明以武力夺天下,总不能用武力治天下吧。
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大部分都是粗人,不认字,公文都不会写,用他们治国,是不是太费嗓子了?
想要治国,就需要官僚,而官僚,又必须认识字,认识字的,统称为文人,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朝代发展到一定时期,便会出现“文盛武衰”的现象。
人家当官拿主意的都是文人,你一个粗鄙汉子,纵杀敌有功,也抵不过文人一笔一口。
问题是,朱元璋手中的文人不多。于是,便将元朝里面还活着的旧官僚拉了过来,这也不够,怎么办,只能启用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
可是这些读书人也有顾虑,明初北蒙还在,朱元璋的帐篷稳不稳当都说不准,冒失地入账听差,万一蒙古人再杀回来,那岂不是要被清算?
朱元璋请他们来,他们偏不来,逼得老朱发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