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和从小读书,又多年独居,一头长发多年来没怎么打理过,更不像寻常女子那样涂油护理之类,因而并不算墨染般的黑亮。但胜在底子算是不错,头尾都顺滑得很。
她将身上洗过一遍,披衣在屋子里找了找,在墙边的抽屉里找到了一方木梳子,坐到窗边,拿巾子慢慢绞着湿发。
宁和一张虽脸生得清秀,但轮廓较寻常女子深些,加上长年作书生打扮,笑面如温玉,一身清风儒雅气,倒是合适那身青衫得很。只有像此时此刻,披着湿漉漉的发,眉眼氤氲,热水熏得两颊晕粉、如同白玉生霞,才能显出几分女子的柔和秀美来。
落日的余晖照在身上,暖洋洋,微风伴着花香扑面。宁和心情舒快,渐渐走了神。脑中什么也不想,只慢悠悠地坐着,偷得片刻休闲。
当宁和终于回神,是因忽然发觉有人在看自己。
她抓着巾子,低头往楼下看去。
就见窗下,溪边不远处的一株花树旁站了一个黑色的人影。兜帽披风,身量颀长,正是来时木梯里撞见过的那伏风门黑袍人。
那人正望着自己。
四目相对瞬间,宁和怔了一下。
这人此刻微抬着头,兜帽再不能遮蔽他的脸。是个年轻男子,样貌无疑是俊美的:皮肤极白,眉高鼻挺,唇薄颊削,轮廓极深,深得不太像中原之人,也深得莫名有几分戾气。
更特别的是,这男子的一双眼,是绿色的。那绿极深邃,又极浓郁,幽幽艳丽,有如两颗上佳的翡翠珠子。
这双眼中眸光很冷,望着人的眼神,宁和一时也说不出具体形容,隐隐感觉……不太像是人。奇怪的是,莫名还有些眼熟。
自古读书人总喜欢品评,面相、样貌、才学、风华气度,品名士,评美人,以相人为术。宁和也不能免俗,她倒不会去出什么评语,觉得高高在上、也有些无礼,只在心里评上一评,留个印象。
望着这双眼,宁和下意识于心中无声地评道:凶戾、执拗、冷漠,比之沈媞微更甚。且心性行事恐颇为残忍,非易与之人,更绝非可交之人。
那人仍抬着头直直盯着她,宁和微微皱眉,知道大约因自己登梯上来的缘故,除熹追与周兄外,另五人没见过自己,自然会关注几分。
她想了想,虽心中以觉此人不可交,却也还是朝那黑袍人微微颔首全作招呼。人在外,礼不可废。
然而对方不知为何,一点反应也无,还是就那么直直盯着她,目光如有实质,无礼又放肆,叫人十分不适。
宁和心头不由淡淡不悦与提防来。心想瞪着做什么,不过初见,还能有什么深仇大恨不成?果然乃心性无常之辈。
她在这目光里坐了会儿,后来实在坐不下去了,索性伸手,“哐”地把窗户给关上了。
天全黑下来的时候,花溪客栈廊下挂上了五六枚淡红的灯笼,溪边点着火把,客栈里四处置着烛台。
大厅靠门的圆桌边,四五个大汉喝酒吃饭、嬉笑划拳,嚷嚷得震天响。若有若无的丝竹声缠绕在穿堂而过的暖风里,和着浮动的花香与酒气,丝丝缕缕,像场昏黄而朦胧的梦境。
灯火暗得很,却比白日来得更热闹。
宁和与祁熹追一前一后从楼上下来时,正瞧见白日守在柜台后的那位杏衫老板娘从后厨迈步出来,抱着管芦笙,倚坐在床边的桌子上吹起了一首曲调悠长的小调。
她换了身绯红的榴花裙,发髻也披散下来,靠在那儿斜倚凭栏,身若拂柳、妖妖调调,简直像是只从什么山间里跑出来的精怪。
宁和与祁熹追随意找了张桌子坐下来。
她朝门边望了几眼,见酒桌边的几个大汉们都穿着同样的褐色短衣,其中一个瞧着还有些面熟。仔细一看,正是之前给自己送水那位。再一想便明白,这些人应当都是这客栈里做工的。
熹追说的,他们是灵,不是人。
两人刚坐下来,立马就有个小二提着茶壶快步过来,殷勤地问客人要不要用饭。
祁熹追的目光落在身侧不远处,没有开口。
宁和一边随口将小二打发走,一边顺着看过去,发现那方一张有些黑暗处角落里的桌旁坐了两个人。一个是刚才见过的伏风门黑袍人,而他旁边,宁和盯着那身着黄衣、有些矮小的身形辨认了会儿,认出来,这正是那唯一的非青云四盟入顶者,与周琛书一样,靠夺得了令牌进来的。
这二人都选了灵道,凑到一起也不奇怪。
他们没要什么吃食,桌上光秃秃只有两只茶盏。黑袍人侧对着这边,兜帽没摘,遮得严严实实看不清脸。那黄衣矮小男子倒正对此方,只是他那模样生得实在普通,眉眼间形容瞧着还有些猥琐,属于往人堆里一丢,再找不出来的那种。
祁熹追喝了口茶,说:“这二人,不太对。”
宁和还在望着那方,那黑袍人似乎察觉到了她的视线,兜帽下的脑袋微微偏了偏。隔着一层黑纱,那种莫名被盯视的感觉又来了。
听见祁熹追开口,宁和移开目光,应了声:“什么不对?”
“他们到得比我们快。”祁熹追一脸严肃,“这不应当。”
宁和愣了一下,道:“许是因我道行太浅,拖了速度?”
祁熹追看她一眼,说:“你比那矮个子强些。”
宁和闻言,下意识问道:“那黑衣的那位呢?”
“不知。”祁熹追说,“他身上那件袍子有些古怪,我探不清。”
两人正说着,宁和忽见那黄衣男子将头一抬,狠狠瞪了自己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