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长长叹口气,“现在纺织厂有机器,都提倡自动化,怎么偏生你还要找手工织布呢?”
元霄将盖子盖回去,“我收了一批蚕丝,机器好是好,但是桑蚕丝织是咱们华国的传统工艺,这东西不能丢,能传承下去自然是最好的。”
就像茶叶,明明后世科技发达,炒茶一般用机器,但是好的龙井、碧螺春等,都还是手工炒茶。
传承?元霄灵机一动,对呀!可以传承下去啊!
老太太不能做,她可以找人来学啊!
“奶奶,如果我找到有织布基础的人,您可以教她吗?”
从头学需要太长时间,自然是有基础的人最好。
老太太点头,“这倒是可行!不然我直接教你,你自己来学也方便。”
元霄讪笑,“我不行的,我做做吃的还行,让我学织布真的不行!”
老太太也不强求,这种东西本来就不是每个人都会,“反正也不是啥稀罕物,你就算没找上我,也能找到其他会的人。你得了空找人过来学,我隔壁房间放着丝织机,现成的!学会了,那丝织机也送你们了!”
元霄得了老太太的准信儿,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声音都脆亮了:“好嘞,那您等着,我现在去找人!”
胎儿
确定好这件事,元霄就和老太太闲聊起来。
才知道,老太太姓王,夫家姓杨,以前要冠夫姓,大家都叫她杨王嫂子。
杨老太太的丈夫和儿子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了,白发人送了黑发人。
她儿子去的时候,孙女刚出生,得知了他们在战场牺牲的消息,没多久媳妇就带着女儿改嫁。
杨老太爷上战场之前就已经留下了遗书,无论他能否回来,她都要好好活下去,万不可想不开。
“奶奶,您教我们桑蚕丝织,我总得回报您。以后每星期,我都给您送些吃食过来。”
元霄不是圣母,但是对于帮过她的人,也绝对不会吝啬善意。
老太太没拒绝,这姑娘手艺好,她都是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了,就在死前满足一下口腹之欲好了。
出了杨老太太的家,元霄转头去找了赵福炳。
她麻烦赵福炳的事情多,但是也从不吝啬,短短时间,赵福炳拿的提成,都快够买新房了。
赵福炳听元霄说找有织布基础的人,一拍手,那可不就是他家媳妇儿!
帮元霄做事儿,吃不了亏!
“霄儿,哥也不跟你客气,你嫂子就会,如果你不嫌弃,就让她去学?”
元霄喜出望外,得来全不费工夫。
她一口答应:“可以呀,嫂子认识的人多,她还有没有朋友可以一起的。整个流程下来累人,如果有人分摊着那最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