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极速全本小说网>从举报自己50w开始的企业娘生活免费阅读TXT > 第63章(第2页)

第63章(第2页)

PS:来,给大家发个言,大家希望新一代的俾斯麦是个什么数据,吨位,装甲厚度,舰炮水平,是否需要垂发系统,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设定。别太离谱嗷,还是考虑一下实际战斗的需求,我这书一直都走的比较写实,甚至不惜让屑白毛个人战斗力吃瘪_(:з」∠)_

然后发个俾斯麦的图,有一说一,我老喜欢这种比较御姐的风格了_(:з」∠)_

然后月初继续求票今天已经是6K字的更新了哦~

第149章运输机系统的大升级

俾斯麦的到来,海军方面还是非常重视的,考虑到之前贝法作为巡洋舰也是李老司令亲自过来举行的入列仪式,这次还是他老人家亲自来主持入列和欢迎的会议。不仅代表海军,也代表中央的态度,表示一视同仁的尊重。

比起贝法暂时编入航母编队的情况,俾斯麦作为战列舰,必然是主力核心舰,未来可能会围绕她组织一支舰队。只不过对于战列舰的用法,特别是现在这样的科技情况和战争形态下的用法,还是需要认真考究的。

随着虫族装甲的越来越厚,海军内部本来就有研制重型电磁炮主力舰的意见,现在俾斯麦算是一定程度上给这个讨论出了个结论。

不过可以想见的是,如今即使战列舰再次复活,制造的规模也不会很大。原因很简单,便宜且泛用性更强的武装卫星巡游轨道,只要提升对地打击的精度和炮击威力,完全可以做到轨道狙杀,和昂贵的战列舰相比要好用很多。进一步来说,一旦三阶科技树突破,大概率就会有UNSC的实用主力太空舰队。

哪怕是卡戎级、巴黎级这种几百米长的护卫舰,也能随意压制海面,还能执行轨道战役和行星登陆,打得了星际舰对舰战役,也能搭载陆战力量甚至ODST发动大规模轨道空降,水面战列舰哪有星际战舰来的香。过渡性地造几艘就差不多了。

另外,如今的战列舰用法和当年也是完全不同的。

面对虫族这种厚装甲加上模仿人类而来的成熟海面战争体系,战列舰和航母恐怕要结合使用,而不是单独某个舰种扛大旗。

别的不说,俾斯麦面对铺天盖地过来的虫族舰队机群、潜艇的进攻,防空压力会非常大,而对方明显是超地平线攻击,因此她需要带上反潜和护航航母,执行战术迫近,进入射程才能开火击沉对方的战舰。

“以炮制舰”当然是核心,但战机作为辅助也有着巨大的作用,双方互补相成,各自执行任务才能确保整个体系对抗的最终胜利。

而在俾斯麦完成入列仪式之后,立刻就和中船重工的专家组开会研讨去了。

所谓“需求牵引”嘛,既然是舰娘这种奇特的生命形式,那就和普通战舰不一样,既要考虑海军的整个装备体系和作战任务的需要,也要考虑舰娘自己的作战xi惯和一些设计诉求。

俾斯麦这算是捡着了,工业体系升级谋划了这么久,第一批成果刚在部分国防工业里搞出来,她就来了,可以相当程度地实现“私人订制”。像贝法现在就还在用055的基础设计,其实对舰娘并不是完全适合,不过后续的改装之类的能考虑到贝法的个人需求就是了。

至于企业,她虽然手头的科研系统任务最近少了些,不过事儿是少不了的,还有一些军事系统的任务需要她。

前几天接收了雪鹰战机,企业日常训练也进入了高超音速时代。她的雪鹰是完全的无人设计,具体型号是J-60W,机舱部分的空间被匀给了更好的战机智能中控电脑和弹仓。

虽然雪鹰的隐身不是靠外形设计,因此弹药都是外挂点设计,但是电磁机炮的炮弹还是要放在机体里面的。这机炮虽然比起贝法的MAC炮功率和口径差点不是一星半点,不过依然能撕裂目前绝大多数装甲单位,无论是人类的还是虫族的。

只不过高超音速战机的使用经验和战术开发现在国内也是一片空白,只能摸索着来,企业作为唯一能把雪鹰性能拉满的人,对飞机极限状态数据的收集是有很大意义的。只有有了这些数据,才能方便开发很多战术。

毕竟高超音速战机的一切都很陌生,这种速度下的空气动力学特征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以往那些战机能使用的战术和空战动作,到这里就不一定再适用了,必须一个个地验证和开发新战术。

说的简单点,她在执行“试飞员”的工作。而且国内目前也只有她一个人能执行这种高超音速乱拉机动的试飞,尝试把机体材料和力学设计的极限都以贴近实战的状态飞出来。

虽然说在设计的时候,各种数据工程人员心里有数,材料强度什么的也都有数据,但计算机里面的数据模拟和实际情况相比显然是不够的,并且还需要留够一定的安全冗余度,这就是试飞员这个高危职业存在的意义。

可以说,每个航空大国的航空工业发展的背后,都有一片试飞员的陵墓,这并非玩笑话。

而这次去空军新组建的某航空基地的时候,企业注意到了,机场内的飞机型号,好像变化有点大。

作为从原有的各主力部队抽调人手加上新征人员组建的新拳头部队,这里装备的战机都是全套新款,从运输机到战斗机都是新型号。

比如,这里装备的新型Y30大型战役战术运输机,也就是定位到原本Y20这个级别的,其原型是某款叫做“渡鸦”的运输机,采用了完全不同于人类过去以往所有运输机设计思路,没有又宽又长的巨型机翼,而是采用了大量的暴力引擎和早期的反重力单元,机体内部运输仓比Y20、C17还略大一圈,机尾还能外挂运输一些火炮、装甲车辆之类,但整个机体却比原来的那些运输机小很多,特别是没了机翼的占地面积,加上保养后勤的高度可靠,一支运输机队的编制规模还扩大了超过50%。

只可惜这些反重力技术现在功率还有限,不然运输机的升力系统还能简化,机舱还能扩大。

也由于这样短距起降能力的大幅强化,它也不挑机场情况,甚至平整一点的野地也能快速起降,而且比C17的适应性和可靠性要强得多,更别提它还有超过2马赫的最大速度。

而进一步地,担任着前线火力支援、部队运输、伤员后运、物资补充等等的战术运输系统,也就是原本Z20这种直升机的任务片区,则是由原型“胡狼”的新运输机代替了,装备代号Y35。

现在直升机在部队的装备系统里,其实更多的都是无人火力支援机了,猎鹰这种廉价的倾转旋翼机属于可以部署到连队级的空运力量和火力支援单位。

至于固定翼的主力战机,生产相对就慢一点,而且还有个旧飞机存量消耗和新飞机战术体系的开发过程。

像三哥这种客户,现在就是陆海空军都非常欢迎的大老板了。

PS:老规矩放图。有一说一,属实没想到,这渡鸦运输机长得和鹈鹕这么像,光环精神前传了属于是。。。

第150章妹妹和90集团军南下

11月15日,今年的冬天来得格外快,和虫族的战火带来的肃杀一起,寒潮从西伯利亚发源,一路南下,让东亚季风区的入冬进程大大加速。

夜晚23:15,昌汉地区的铁路枢纽,夜晚的寒风让人瑟瑟发抖,铁路工人们正带着辅助无人机顶着寒风,正在检查铁路系统和车辆状态,虽然大家多少都添了衣服,但还是架不住寒冷。

铁路系统和公路系统的更新暂时不准备大规模进行,否则成本太高了,毕竟是建国几十年来的积累,和亿万老百姓的住房和车辆一样,折算成不动资产经济存量规模大的惊人,实在是不是现在共和国的财政状况折腾得起的。

而且现有的运力和基建大致能满足一些需求,新组建的空运力量分担了很大一部分压力,依托新技术对铁路的部分路段和管理系统,还有一些机车进行更新即可。而这些被迫保留的产业辐射出的需求,就是可以提供给东亚其他经济体的市场,如今也不需要担心他们和老美勾搭,对面都自顾不暇了,白宫方面和共和国高层的多轮谈判已经明确交换了各自利益范围,准备进行战略收缩。

陆军第90集团军下属的一个重型装甲旅正在这里整装,零点开始部队正式出发,目标地就是缅甸,整个90集团军都划归远征军序列,任务防区主要是缅甸东南部区域,也包括狭长的克拉地峡区域。

陆军原来的集团军编号是71到83,这样的序列命名原因是根据1948年11月1日一代集体发布的《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序号的决定》,一共划定了70个军级单位,后来历经多次裁撤整编,序号已经不完整连续了。重新军改后,就从71集团军开始命名。

而如今百万扩军之后,陆军又扩建了7个主力集团军,84到90。而新一批的扩军征兵工作还在进行,后面几年的扩军速度也不会慢,虽然不像米国那样计划几年之内扩张到800万一线正规军,但保持五百万以上的基础规模是必然的。

虽然是新部队,新兵规模占比也相对较高,但作为主力部队战斗力还是有保障的,大量召回的退役士兵、士官组成了部队的骨干,部队的战斗力生成非常快,加上如今完全以高烈度战争进行的全天候实战演练,战斗力还是靠谱的,和欧陆战役期间被逼急了的慌张动员不是一个概念。

不过虽然这些新兵都经过了一年的高强度训练,但是作为军队来说,最终战斗力的实际生成,还是要到战场上才能实现。经历过战火淬炼的部队,战斗力和和平时期的部队并不是一个水平。

当然,战争能培养军队,同时学费也是高昂的,就是大量的鲜血和牺牲。

90集团军的南下是早就决定的,远征军目前下属只有74军一部主力,前段时间刚刚越过边境入缅,南方战区原本驻扎着74和75两支部队,由于部队换装的拖延以及不可能都出国作战的现实原因,90集团军在组建完成后,实际将作为远征军主体。

当然远征军在UNSC框架下,还能调动缅甸方面的新军,他们最近拿到共和国旧装备后,编成了新编陆军第1至6军,不过应共和国方面的要求,其中没有新编陆军第四军这个序列。

说起来是五个军,但规模和战斗力其实有很大区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