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还有人考科举考上便走,还写书骂他,他为了得到民心,非但不能砍了这些人的脑袋,还得笑着装不在乎。
“依你之见,要如何才能让汉人对我大清有归属感?”
胤禛抿上了双唇,星敏对他说的只是团建,关于国家的这些都是他的看法和见解。
其实,对于百姓来说,并没有什么屈服不屈服的。
谁当皇帝对他们来说并无区别。
就像之前,福来被抓,百姓对皇阿玛感恩戴德,歌颂皇阿玛是个圣贤的君主,他们并不在意到底是满人做皇帝还是汉人做皇帝。
只要能让他们吃饱就是好皇帝。
难以解决的只是那些自以为品德高尚的世家或者读书人。
“让认同我们的百姓成为读书人。”胤禛非常严肃地说出这句话。
“你把圣训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康熙瞪着他,等他继续说,若是说不好……
清承明制,早在顺治年间便已开社学,百姓之子皆可入学。
“虽开社学,但教导他们之人并非我们的读书人。”很多人去社学教书,无非是为了躲避劳役,甚至是考不上功名才会选择去教书。
那样劣等的老师,如何能够教出好的弟子?
“社学为蒙学,我等兄弟蒙学之时,皇阿玛令我等熟
读圣训以记先皇圣德,百姓蒙学之人,可知皇阿玛政令如何?”
如果是星敏听到胤禛说的这些话,说不定要惊掉下巴。
她可没有和胤禛说过什么思想品德书,什么新闻联播。
“皇阿玛日日殚精竭虑御门听政,勤勉至此,又有多少百姓能知呢?”胤禛说完这话,闭上了自己的嘴。
他有些后悔,这些都是他和星敏相处过程之中,从她的话中得到的感悟。
今日皇阿玛询问,他竟然一股脑地说了出来。
康熙心中自然非常震撼,勤政是他对自己做一个好皇帝的要求,是自身的修养。
他想要让大清强盛,想要守住祖宗家业必然要勤政。
“读书人,难道也不知?”
“他们不愿知,不愿传。”
让人承认自己坚持的东西是错误的很难很难,特别是在那件事情他已经坚持了一辈子的时候。
那件事情,已经成为了他们的‘道’。
“你有何法?”此刻,康熙第一次认真地打量胤禛。
那个曾经并不怎么关注的孩子,已经长成了如今的模样。
“我们可以试试。”话都已经说出口了,就没有更改的地步,胤禛想到了星敏的试行版条例,根据这点提出了接下来的东西。
“重新规划社学,增设治学内容。”
“社学入学年龄放低,皇阿玛都令我等兄弟五岁入学,百姓可六七岁便入学。”
胤禛说这句话的时候,内心有些暗爽,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为何开心。
要是星敏知道他在开心的话,也能说出个原因来。
您这是当了水鬼,拖了广大小朋友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