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极速全本小说网>华夏名人书画家协会官网 > 第110章 赵充国(第1页)

第110章 赵充国(第1页)

赵充国,字翁孙,出生于陇西郡上邽县(今甘肃天水),后移居金城郡令居县(今甘肃兰州永登)。他是西汉时期一位杰出的将领,以其勇略和深谙“四夷”事务着称,为西汉王朝的边疆安定和中原的休养生息作出了重大贡献。赵充国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为后世所敬仰。

一、早年经历与崭露头角

赵充国自幼便展现出过人的勇气和谋略。他最初担任骑士,后来因擅长骑射被选为六郡良家子,补授为羽林卫士。他为人沉着勇敢,谋略过人,且自小便喜好将帅的气节,研习兵法,通晓“四夷”事务。

汉武帝时期,赵充国随师将军李广利出击匈奴。在一次战斗中,汉军被匈奴大军重重包围,断粮数日,死伤颇多。在这危急关头,赵充国率领一百多名壮士突围陷阵,李广利带领士卒紧随其后,这才得以脱险。此役中,赵充国全身负伤二十多处,李广利将这一情况上奏给汉武帝。汉武帝亲自接见并探视赵充国的伤情,感叹称赞他的英勇,并拜他为中郎。此后,赵充国历任车骑将军长史、大将军都尉、中郎将、水衡都尉等职。

二、北疆攻守与平定叛乱

汉昭帝时期,武都郡的氐族人生叛乱。赵充国以大将军护军都尉的身份带兵平定此次叛乱,因功升任中郎将,并带兵屯守上谷郡。后来,他入朝担任水衡都尉,期间曾率军攻打匈奴,俘获匈奴的西祁王,因功升任后将军,仍兼水衡都尉。

赵充国在水衡都尉任上时,因北方匈奴和乌桓寇边,时常被朝廷召去参与重大的军事决策。元凤三年(前年),匈奴因乌桓其单于祖茔,以两万兵力向乌桓动了猛烈的进攻。大将军霍光认为此时是袭击匈奴的绝好机会,但举棋不定,于是征求赵充国的意见。赵充国认为匈奴攻打乌桓对汉朝有利,且匈奴在边境为寇少了是北部边境之幸。如果兵去阻击只会招惹是非生出祸患,这不是好的计策。霍光又询问中郎将范明友的意见,范明友则说可以出击。最终霍光拜范明友为度辽将军率兵出击乌桓颇有斩获但汉朝也因此同时招致匈奴与乌桓的怨恨。

三、拥立宣帝与五路伐匈奴

汉昭帝末年,昌邑王刘贺即位仅二十七天便被霍光所废。赵充国与霍光等人商议拥立戾太子刘据之孙刘询为帝即汉宣帝。宣帝登基后对赵充国等功臣进行了褒赏册封赵充国为营平侯。

本始二年(前年),为解救遭匈奴、车师围攻的乌孙宣帝任命赵充国为蒲类将军与祁连将军田广明、度辽将军范明友、前将军韩增、虎牙将军田顺等人兵分五路出击匈奴。赵充国带领三万多骑兵从酒泉郡出兵征讨匈奴。他带兵出塞一千八百多里但因匈奴闻汉军大出老弱奔走驱逐畜产向远方遁逃乌孙兵又先与匈奴生了遭遇战旋即撤回。赵充国没有实现原定计划仅斩捕虏得单于使者蒲阴王以下三百余级卤马、牛、羊七千余头。战后他与范明友、韩增均因过早撤回而遭到责备。

四、平定西羌与屯田备边

宣帝时期,光禄大夫义渠安国奉命出巡羌人各部。其中先零羌的酋长表示希望在一定时节渡河到湟水北岸寻找汉民所不耕种的地方放养牲畜。义渠安国将此事报告给宣帝但遭到赵充国“奉使不敬”罪名的弹劾。自此之后羌人肆意渡过湟水侵入内地郡县长官无法阻挡。

元康三年(前年),先零羌与各羌人部落领二百余人化解怨仇交换人质后订立盟誓。宣帝听闻此事后征询赵充国的意见。赵充国认为羌人之所以容易被控制是因为各部都有自己的领经常互相攻击不能统一。他担心羌人会勾结联合其他种落应该赶在事情没有生之前作好准备。

果然不久后羌侯狼何派遣使者到匈奴借兵准备攻打鄯善、敦煌以断绝汉与西域各国来往的通道。赵充国认为应派使者巡视边防部队预先作好准备下令告诉各羌不能让他们解除怨仇以便查明他们的阴谋。于是朝廷又派义渠安国出使诸羌了解其动向。义渠安国抵达后召集先零部落的头领三十多人认为他们都有逆而不顺之罪遂将其全部斩杀;又纵兵镇压先零之民斩一千多级。归顺汉朝的各羌族各部及归义羌侯杨玉等都很且惧且怒离开定居地开始劫掠其他小族部落侵扰汉朝边塞攻打城邑杀死地方长吏。

此时赵充国已七十多岁宣帝以为他老了派御史大夫丙吉去问谁可以为将赵充国回答:“没有比老臣更好的人选了。”宣帝又派人去问:“将军能否预测目前羌人的势力?打算带多少兵马去?”赵充国答:“百闻不如一见。打仗的事很难凭空设想。老臣想先到金城再计划攻讨的方略。不过羌戎是小敌违反天意背叛朝廷消灭他们不须多久希望陛下把任务交给臣不要担心。”宣帝笑着答应了。

赵充国到了金城集结了一万骑兵打算渡过黄河。他注重行进前后的侦察工作行军时一定要作好战斗准备宿营一定要壁垒森严特别慎重又关爱士卒能做到“先计而后战”。他来到设在金城的西部都尉府日日飨宴军士士卒都希望为他效力立功。羌人多次前来挑战赵充国都命令坚守而不出兵。捉到的俘虏供认羌人内部各个头领互相埋怨说:“告诉你不要造反现在天子派赵将军前来年纪有八、九十岁了擅长用兵。现在请求决一死战哪能达到啊!”这说明羌人畏惧赵充国之用兵因而内部生了矛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与此同时赵充国之子右曹中郎将赵卬带领一支队伍到了令居。羌兵出动截断这支汉军的粮道赵卬向宣帝报告。宣帝下诏将八校尉与骁骑都尉、金城太守联合搜捕山间的羌兵使粮道顺畅。

赵充国认为对羌族各部应当根据主谋与胁从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严惩主谋者宽恕胁从者。他选择了解羌俗的良吏抚慰羌民瓦解羌族联合之谋。然而朝廷中的公卿大臣却认为如果不先破罕幵则先零未可图。宣帝于是任乐成侯许延寿为强弩将军辛武贤为破羌将军兵进攻羌人。

赵充国虽受到宣帝的指责但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主张。他认为将军带兵在外如果适宜固守就应该以固守之策来安定国家。于是上书承认过错趁便陈述战略部署的得失利害。他详细陈述了留屯田得十二便出兵失十二利。经过多次上奏和辩论宣帝终于同意了赵充国的屯田计划。

赵充国采取罢骑留万名步兵屯田的策略不动干戈又得降羌五千余人。羌人见汉军作长期打算便不断前来投诚。汉军在湟水流域兴修水利整修交通设施将内地先进的生产技术用于屯田对展当地生产起到了推动作用。羌乱平息后赵充国上奏请求罢去屯兵振旅而归。

五、忠言为国与晚年生活

赵充国回朝后与友人浩星赐劝他说:“大家都认为破羌、强弩两位将军出击斩获降很多敌人因此崩溃。但是有识之士认为敌人已穷途末路即使不出兵也一定会自行归服。将军马上就要见到陛下了应该归功于二位将军的出击不是自己能比得上的。像这样将军的计策就没有落空。”赵充国回答:“我的年纪很大了爵位已封到顶点难道会因避嫌或夸耀一时之事来欺骗君主吗?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应当为后世效法。我不在余年向陛下明确陈述用兵的利害关键如果仓猝死去谁又会说这些呢?”最终还是把自己的想法全部告知宣帝。宣帝同意赵充国的看法于是免去辛武贤破羌将军的官职仍命其回任酒泉太守赵充国则复任后将军、卫尉。

后来宣帝下诏命朝臣推举堪任护羌校尉的人选。当时赵充国患病四府共同推荐辛武贤的小弟辛汤。赵充国闻讯立即上奏认为辛汤酗酒不能让他主管蛮夷事务。不如用辛汤的兄长辛临众。当时辛汤已接受了护羌校尉的任命宣帝接到赵充国的建议后又降诏改用辛临众。后来辛临众因病卸任五府再度推荐辛汤接替供职。结果辛汤屡次在醉酒后触犯羌人激起羌人叛乱正如赵充国预料的那样。

赵充国一生忠于国家敢于直言进谏。他不仅在军事上有着卓越的才能更在政治上有着深远的见识。他的忠言往往能够切中时弊为朝廷的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

六、生荣死哀与后世纪念

甘露二年(前年)或甘露三年(前年),赵充国去世,终年八十六岁。宣帝赐他谥号为“壮”,以表彰他一生的功绩。赵充国的葬礼隆重而庄严,他被葬于圭卜山之阳(今甘肃清水城西北李崖)。

甘露三年(前年),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见汉宣帝。宣帝以“戎狄宾服,思股肱之美”,在未央宫麒麟阁图画了十一位功臣的画像,以表彰他们的功德。赵充国位列其中,成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他的画像被绘制得栩栩如生,以永载史册。

汉成帝时期,西羌再次生动乱。成帝追思赵充国的功勋,命黄门侍郎扬雄在赵充国画像旁作颂称赞。扬雄的颂词高度评价了赵充国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认为他是西汉王朝的杰出将领和忠臣。

赵充国去世后,他的事迹被广泛传颂。他的陵园位于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城北二里的李崖村石佛坪。陵园始建于汉代历经多次修缮至今仍然保存完好。陵园内有祭亭、祭祠等多处建筑以及赵充国的墓冢。每年清明节等节日都有许多人前来祭奠缅怀这位杰出的历史人物。

七、详细故事:百闻不如一见

赵充国在督兵西陲时成功挫败了羌人的进犯。回到朝廷后宣帝因他年老便问他:“派谁去带兵最合适呢?”赵充国回答得很痛快:“再没有比老臣更合适的人选了。”宣帝又问:“需要多少人马?”赵充国答:“百闻不如一见。臣愿立刻去金城测看地形写出方案来。陛下把此事交给我办好了。”这就是成语“百闻不如一见”的由来。它意为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凡事要调查研究才能下结论。赵充国的这句话不仅表达了他对实地考察的重视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位杰出将领的务实精神。

八、详细故事: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西汉时期赵充国奉汉宣帝之命去平定西北羌人动乱。他采取招抚的办法使得大部分羌军投诚。然而汉宣帝却打算命他的副将出兵继续进攻羌人。赵充国极力反对认为这样做会失去已经取得的战果并可能引更大的战乱。他在总结汉廷对羌政策失败时说道:“真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句话意味着即使是很小的差错也可能导致巨大的失败。赵充国的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军事和政治决策中精确性和谨慎性的重要性。

结语

赵充国是西汉时期一位杰出的将领和政治家。他以其勇略和深谙“四夷”事务着称为西汉王朝的边疆安定和中原的休养生息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为后世所敬仰

喜欢华夏名人录请大家收藏:dududu华夏名人录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