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元自从与辛时同住,不再猜疑他的身份,整个人容光焕发许多,即便每日做妇人状翘首盼望辛时归家,也未觉不妥。反而芝奴看着十分别扭,他自觉是善解主人意的奴仆,寻机向辛时进言道:“阿郎,如今天气转暖,是否该给十二郎做几件新衣。他先前的衣料糙,再穿下去,可就同奴婢混了。”
辛时这才想起来道:“你却是提醒我。他只有秋冬衣,眼下还可应付,四月一过可就要嫌热。就这几日,你得空去东西市裁几幅布,就照我平时穿的料,或者我问他愿不愿意一块去,自己选。先做三身薄衫,不够的后添,此外再裁两匹素色织锦,做里衫替换。”
芝奴道:“如此奴便往西市的段记布肆去。那里料子全,又紧挨边上裁缝铺,量下尺寸,直接在那做。”
辛时道:“花那冤枉钱做什麽——”语毕一顿,想起家中情况,懊恼地一拍脑袋,又道:“没人会做针线,我又把这事忘了。是该添些人口了……”
次日清早,辛时起床后叫住芝奴,问:“你上回说的,那个叫‘阿辛’的女孩,原是良家子?”
芝奴一听,便知有戏,辛时还是将他上回的话听进去。他庆幸自己仔细打听过情况,咧嘴道:“是呢。她父亲是蜀地商人,来神都做生意,赔本将妻女发卖还债。母亲气不过病死,剩下她一个。”
辛时道:“这样啊。”
顿一顿,又道:“若是良家子,女工一类,该是都有人教过。要是不贵,家里正缺一个使唤的人。”
芝奴道:“肯定不贵。她相貌不出彩,年纪又大,即便有人买,也只做粗活使。”
辛时问:“几岁了?”
芝奴回想,道:“十三四。”
辛时叹一口气:“那是不好调教。还在教坊的话,将她买回来吧。”
芝奴于是暂且撇下替杨修元置办新衣的事物,转而着手采买奴婢,等辛时下午从翰林院回来,已将人带至家中。那女孩个子不高,穿一袭略显单薄的浅白衣裳,长发工整地疏在脑后,两道眉宽宽淡淡,额头长得很开。不好看吗?辛时想,算不上标準的美人,但他却觉得颇合眼缘,有一种古典雅致的味道。可惜端庄也敌不过家运飘零,女孩的命运在父辈面前,不过如物品般容易取舍。
他问女孩:“听闻你原是良家子,可有姓名?”
女孩跪下来,本本分分地磕头,不敢看辛时和站在他身边的杨修元。她的声音细细的,也如人一样安静。
“贱妾原名辛夷。不敢与主家同姓,请赐新名。”
辛时当即想到数月前同杨修元介绍姓名,提及自己的姓氏为“辛夷之辛”。那时只为做辨字之便,如今真遇见一个以此称名的人,不得不感叹缘分之惊奇,心里便软了一软,道:“我非你父母,不敢擅自更改姓名。只予尔一字,做唤名之便,可好?”
辛夷依旧磕头道:“郎君请赐。”
辛时站在原地出神。
“辛夷是花。楚人爱香花美草,三闾大夫写《山鬼》,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他缓缓开口。“辛为姓,杜亦为姓,便以杜衡为你别名,唤做阿衡。”
于是在这个春阳犹暖的黄昏,名为辛夷的女孩改名“阿衡”,住进辛时家中。
阿衡安静且本分,无论是对第一照面还是这个新名字,辛时都十分满意。倒是杨修元听完取名的全过程忍不住别扭起来,阿衡——好吧,大概是他没文化,但总觉得这个释义出于意料,联想先前阿野的名字,指不定又藏着什麽曲折的故事。杨修元越想越觉得抓心挠肺,不解决这个问题好像今晚睡不着觉,吃过晚饭,趁着辛时窝在座中发呆,便把疑惑一股脑问出来。
辛时回过神。听完始末,他笑道:“这倒不是,阿野原本名字就奇怪。她是私生子,嫡母不喜欢她,起名叫野娃儿,后来找个由头发卖,才辗转到我家。当时我问她叫什麽,实在不雅,才改剩头一个字。”
杨修元听完,放心下。辛时并不热衷于替人起拗口的名字,并且毫无规律。说起来,他为什麽担心辛时爱纠寻典故?如今的样子,倒是与从前相差无几。
杨修元又去看辛时。说是看人,视线却先被椅子夺去。那是一对市上买来的胡椅,却将四条腿锯去磨平,坐上垫着双色彩织的团花纹软垫,椅背上还搭着一条白菱纹深灰蓝的丝绸,既适宜摆放,用起来又舒服美观。先前在堂屋中,杨修元已见到同样的巧思,尽管装饰不如主房中精致,却很是喜欢这番改造,即便在家风严格的人家多半要被斥责为败坏礼数。
不过如今——又有谁来管他们呢?
说实话,辛时如今整个卧房的布局都算不上严谨。寻常高门大户,睡榻前都设坐床,醒后便移步起居,他从前居住的院子就是这般布局。坐床有三格,平时是一整张长椅,洗漱、用饭时将中部翻起,冬日亦可架设火炉,床前再设屏风,便是一家中最为私密的“内帏”。辛时的卧房,许是因为不大,因此并未设床,只将矮几和桌边座椅当代替使用,晨起或夜寐时挪到榻边,屏风也只设了半架,将门口堪堪挡住,不影响站立走动。与门相对的墙边站着一副架子,像是先前屋主留下的,略显老旧,几格木板用得有些弯;另一面墙边靠着几只木箱,用以收纳过季的衣裳或者杂物,箱上还搁着不少辛时随手放上去的东西,比如每日应值要带在身边的袍袋,几个零散铜板,只用来喝过一次葡萄酒的玻璃杯,斜横着一支不知从哪折来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