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深深地吐出一口气,回到案牍之前,再度开干。
开卷,卷死那个老二!
——
白白:“唐朝可谓是官方鼓励官员饮酒之最,上行下效,整个社会自然也免不了泡在酒里,行军打仗要喝,骑马出门要喝,请客吃饭要喝,朋友离别要喝,就算没有喝的机会,创造机会也要喝!但凡来个‘酒’字的唐诗飞花令,只怕三天三夜也打不出结局。”
“大唐的法定节假日不光放假,还把假期和酒精强制绑定,一年之际在于过年,有钱没钱都要喝酒。据说药王孙思邈过年前都会把配好的药酒分给邻居们一起喝,寓意新的一年消灾辟邪,兼之祛风散寒的实用价值。
“我猜这种祛风散寒的酒就是花椒酒。普通家庭过年的时候常备基础款,有时候甚至不是拿花椒泡酒,而是口中含着花椒喝酒,整什么啤酒配烧烤,人家直接口含佐料。”
白白怂恿小酒当场尝试:“芳香浓郁、醇麻爽口,口感奇特,还可以。一口花椒一口酒,那酸爽,才够味!”
小酒这该死的好奇心,一口花椒一口酒:“我人麻了……”
白白:“喝花椒酒吃大蒜,放爆竹和拜年,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才是正宗年味儿嘛!”
“当然了,花椒这玩意儿也是个金贵香料,老百姓们只能过年的时候尝尝味。唐朝甚至有个取暖建筑叫做‘椒房’,就是把花椒砸碎了,倒进泥里糊墙,然后整个房子都香香的。”
“花椒的那种香……”
“而小资一些的家庭,过年喝的就是椒柏酒,一款起源于汉代,用花椒和柏树的叶子泡制的酒。柏树是唐朝人民心中的长寿树,同样是过年讨个好彩头。比有钱人还有钱的富豪会喝屠苏酒,虽然到了宋代这种酒是普通人的年货,但在唐代可是身份的象征。”
“下一个法定节假日就是清明和寒食合并的七天长假,这七天可是专门为了喝酒而生的日子,寒食无法开火,要吃连续三天冷饭,喝一点酒补充一下热量不为过吧?祭祀祖宗,祖宗要喝酒,你正好陪酒,只要你别像刘伶一样和祖宗抢酒,爱喝多少喝多少。杜牧就是在这个悲伤的假日出门找酒喝,顺带给杏花村汾酒打了一个流传千年的广告。
”清明寒食之后,就是端午节,那当然越不过菖蒲酒,只需将菖蒲从根部切开,再取内芯泡酒即可。唐代当然不是用蒸馏白酒萃取菖蒲的香气,而是本地黄酒。日本少数地方保留着用清酒泡菖蒲的习俗,应该就是遣唐使带去的风俗。”
“端午后是重阳节,王维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令现代人不至于遗忘这曾经的法定节假日,重阳插茱萸喝着酒,自然喝的是茱萸酒。因为明朝辣椒才传入中国,在此之前,古人们形容的各色辣,都是茱萸辣、生姜辣、大蒜辣、花椒辣等等,所以这个酒,我们今日就没必要尝试了……”
——
天幕之下,有些朝代开始了骚乱:“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真热闹,真繁华啊。”
“真是令人心向往之的天上仙都。”
“但贴门口的红色诗句,那是什么材质,老百姓能富裕到家家张贴布帛?”
有人意识到:“似乎是……纸张?”
隋唐五代传(三)
自远古文明拥有自己的文字并将其篆刻于承载物体上起,文字对于文明的发展犹如那火箭底部喷射的火焰,主打一个动力加速度,呈指数上扬。
因为部落的繁荣,使记录工作量加大,人们碰巧在天然矿物中发现天然墨,简直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一墨在手,天下我有。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
古籍中有“墨始造于黄帝之时”、“周宣王时邢夷作墨”的说法,虽不知人造墨何时起源,但已经化身为秦朝君臣每日办公刚需。
往前倒一倒春秋战国t时期,文化人的交流沟通已经比部落时期更为便捷,即使你身处不同国家也可书信往来。
当然,此时他们说的“书信”,载体当然并非后世的纸张,而是竹简,奢侈一些的,尤其是国君来往的国书,那都是写在布帛上的。
在布匹可以当做货币流通的当时,这写的是字吗?不,这是金钱!
但如今秦朝的君臣看到了一种可能。
“你看那轻飘飘的纸,绝对不是粗布!”
蒙恬一向很喜欢研究书法,只一眼就将那些春联上的特征都记住了,在心中描摹了几遍那奇特的字形,道:“而且笔墨饱满,光滑细腻,字形优美,虽看不懂他们的文字,但想来此纸比麻布更细腻,只有丝纸可比。”
“嘶……”一想到丝纸的价格,听闻此言的其他人倒吸一口冷气。
他们一点儿也不怀疑蒙恬的眼睛。要知道,蒙恬甚至为了书写便捷,发明了一款用竹管和兔毛做成的叫毛笔的东西,深受大家追捧,称得上是毛笔届的祖师爷。
他说那是纸,那定然就是纸!
那可是纸啊!!!
他们对纸的概念就是贵得要死的,若不是国君或贵族,谁家钱多的烧得慌会花钱写那么几个字?!
丝纸,虽然被秦朝人叫做纸,但那可是蚕丝做的绸缎!
蒙恬:“蚕丝,如麦丝,织布为厚绸,若想如同天幕之上那般薄如蝉翼,非巧夺天工的匠人不可为之。”
有人缓缓道出震惊:“更可怕的是,此物竟然黔首都能用得起?”
“这个朝代真的繁华至此?粮食取之不尽,纸竟走入寻常百姓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