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鲍信从兜里取出一枚印章。
“孟德,这是鲍某的济北相大印。”
“从今往后,这印章便交给孟德保管。”
说罢,鲍信竟然要长跪不起。
说到底,曹操和鲍信之间的交情还是相当不错的。
更何况,鲍信比曹操大了不少岁,曹操一直对他行兄长般的礼仪。
这哪能让鲍信当场给他跪下呢?
不过。
曹操再眼疾手快,也没能快过一旁的苏羽。
只见苏羽拉住鲍信的手臂,笑盈盈的向鲍信说道:
“鲍将军,这济北相的大印,你好好收下便可。”
“我家主公与你,也是多年的交情了。”
“虽然我家主公愿意成为兖州刺史,但他也希望鲍将军你,能继续担任济北相。”
苏羽所言也是曹操的意思。
平心而论,鲍信是个好官。
在济北的这些年,干的也是相当不错,真正做到了爱民如子。
让鲍信留在济北,不仅可以增加济北的归附力,更可以增加兖州的凝聚力。
当然。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苏羽和曹操看上了于禁。
原先历史上于禁被关羽水淹七军,可谓相当丢人。
但这件事,并不是于禁一个人的罪责。
说到底,是当时的曹操拿不出更多兵力和合适的将领去救援被围困在樊城的曹仁。
曹仁是谁?
那个时候的曹仁,是曹营军方仅次于曹操和夏侯惇的存在。
当之无愧的军方三号人物。
而襄樊之战不久前,曹营军方四号人物夏侯渊,刚在定军山之战被黄忠斩杀。
曹营上下,士气倍受震荡。
若是三号人物曹仁再死,恐怕别说曹营普通将士了。
就连曹操本人,也受不了这种损失!
因此,拿出去救援曹仁的将领,资格必须要够,带兵打仗的能力也必须要“稳”。
曹营二号人物夏侯惇的统兵能力,懂的都懂。
派夏侯惇带兵去和关羽对决,恐怕跟送人头没有太大区别。
况且,夏侯惇还得负责留守许昌,为曹操安定后方。
因此。
只能派出当时的曹营军方五号人物,“外姓第一大将”于禁!
于禁统兵作战,向来以军纪森严而着称。
同时,于禁特别擅长打硬仗。
曹操统一北方的所有战役,于禁几乎都有参战记录,并且立下赫赫战功。
不求于禁能打败关羽,至少在曹操看来,于禁是能稳住局面的人。
但曹操却忘了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
自从统一北方后,于禁久疏战阵已经十几年了。
对襄樊之地的复杂地形,于禁根本一丁点都不了解。
这样的于禁,哪能是在襄樊之地生活了十多年的关羽的对手?
相当于关羽是本土作战,于禁是外来者。
再加上曹操交给于禁的军队,很多都是刚刚拼凑出来的临时军队。
说着好听,叫做“七军”。
实际上就是指三万五千名地方军。(汉末一个军的编制是五千人)。
诸多优势不在于禁之手,又遇上襄樊大雨水势高涨,这怎么打都打不赢啊!
而于禁被俘后,向关羽选择投降,这个问题就更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了。
汉末时代的潜规就是,降者,麾下降兵不杀,家眷亦不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