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全力以赴把这一部拍好吧。”李珩说,“别的戏影子都还没有,不想它。”
本来张导之前没见过李珩本人,知道他红了以后就不太想用他。一个没什么“钱途”的电影,前后四个月,他少挣多少钱?她可不觉得自己拍文艺电影就高贵,人家靠流量挣粉丝的钱就低贱。
等到李珩的经纪人拒绝了他们,张导觉得都在意料之中,她已经开始物色其他演员了,没想到李珩态度倒是很坚定,排除万难来了这里。张导对他颇有点刮目相看。现在看他态度还这么配合,她心情更好了。大家相处顺畅,电影拍摄的难度要大大减少。
李珩开始按村里人的生活节奏早睡早起,早出晚归。他住在一户种地的人家,剧组租了房子,连他们家三亩地也租下来,李珩就开始忙活地里这些事。
“哪有站直了薅草的?”路边一个大爷扛着锄头,对李珩说,“要弯下腰,省力,还快。你要这么直挺挺站着薅一天,活干不了多少,晚上还腰疼。”
李珩就调整姿势。
还不对。
老大爷亲自示范。
李珩有样学样,慢慢调整得老大爷满意了。
旁边村里其他干活的人看了,都哈哈大笑,又夸李珩学得快。
这村子仿佛世外桃源,村里人特别纯朴,忙了一上午,到了饭点,大家也吆喝李珩一声:“回家吃了饭,傍晚再来。”
李珩在村里的“家”,是一栋很老的房子,房子建于1980年代,青砖板瓦三间房,坐北朝南的格局,高高的房梁,低低的雨檐。屋子里有一口天井,抬头能看见没有遮挡的天。
李珩把锄头放在杂物间,走过天井,就见封灼灼在后面的厨房里做饭,两道蔬菜已经摆上桌,又盛了一碗西红柿鸡蛋汤,这顿午饭就算做好了。
这也是张导的安排,为了让李珩尽快融入角色,这一个月他都住这里,以“小叔叔”这个角色的状态生活。
由于“小婶婶”和两个“儿子”戏份不多,临开机的时候才进组,封灼灼就被张导安排过来,“你也住这里,给他搭搭戏,让他提前体验一下夫妻生活,培养一下人夫感。”
封灼灼万万没想到自己也要陪着体验生活。李珩对这安排却十分满意。
“老婆,帮我盛碗饭,我要一大碗。”李珩坐下来的时候对封灼灼说。
“老板,你入戏有点快。”封灼灼叹息一声,“果然80年代的男人都更加大男子主义啊,我们2024年的家庭里都是老公给老婆盛饭。”
李珩笑着站起身,给封灼灼盛了饭,还舀了一碗汤,放在封灼灼面前:“不管在哪个年代,我都是疼老婆的。”
57封灼灼田园牧歌的生活
有几位剧组制片和置景等相关工作人员已经提前开始着手准备工作,因为村子小,他们住在离村子五公里的小镇上。
花了十分钟从村头走到村尾,封灼灼才知道这个镜湖村究竟有多小,同样小的还有这个电影的成本——绝大部分拍摄都在镜湖村里完成,“小叔叔”都不用转场去别的地方,全部戏份都在这里。
这意味着李珩将在这个村子里安稳居住四个月,而封灼灼的工作量将大减。
一时间封灼灼有一种带薪休假的快乐。
李珩白天去地里干活,封灼灼开始还背着那硕大的包跟着,随时打算送个水递个毛巾,有不明真相的阿姨奶奶看了,还说封灼灼:“你也太娇惯屋里男人了,是把他当皇帝在伺候吧?”
“屋里男人”是当地方言,特指丈夫。
封灼灼说:“他是我老板,不是屋里男人。”
“瞎说,你们不是住在村头那一家,住一屋的?”
村里就这么几十百来户,来点新面孔,就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朴素的老人们也不懂年轻男女住一屋也许不是夫妻,只是室友。她们默认李珩与封灼灼是一对,只是小姑娘脸皮薄,不好意思承认。
“他长得好,你有眼光。”一位老奶奶对封灼灼竖起大拇指,“你有福气。”
男色果然是无往不利的杀器,连80岁奶奶也不能免疫。
看封灼灼站那儿尴尬,李珩说:“你回去吧,又没开机,陪着我晒太阳干吗,女孩子晒黑了要养回来还难。要是觉得无聊,去镇上逛逛也行。”
封灼灼从地里回村子的时候,听到阿姨老奶奶们夸李珩会疼老婆,他说:“是我同事,陪我来这边工作的。”
下午7点多,天边是大片大片七彩的晚霞,李珩扛着锄头回来了。
来这里以后,每天早晚两次去地里干活,李珩已经跟村里人一个节奏了。这个时间,村里家家户户炊烟袅袅,封灼灼也跟别家一样,做好了饭。
李珩吃饭的时候说:“刘阿姨家里还有一间空房间,是她女儿出嫁前住的,你明天就搬过去,住她家吧。”
封灼灼错愕地问:“是小婶婶要来了吗?”
“没有。是我之前考虑不周。农村风气纯朴,以为住一起就是夫妻,我无所谓,但是对你名声不好。”
两间房,他们每天分开住的,也是工作方便。但李珩特别提到这个,封灼灼也没有多说什么。
晚上洗完澡,李珩搬了两把竹椅出来,在门口打谷场乘凉,封灼灼后洗的,洗完澡出来,就见门口坐了好多人了。他们找李珩聊天,问他多大年纪,问他是不是那个什么剧组的,说他们这里第一次来这么多外地人,第一次有人来拍戏,就这么个小村子也不知道拍什么……
他们说方言,李珩居然跟他们聊得很投机,好像理解无障碍,他甚至能讲几句“小时候怕麻老虎”“喜欢七煮包子跟麻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