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字印刷,只要按照文稿内容,将单字放到模板中即可,相比于需要重新制作模板的雕版印刷术,能节约大量的时间和成本。
其中的道理并不难理解,经过晏安一番解释,叶庄立刻明白了过来,猛地一拍额头:
“是了,这样成本就降下来了啊,许多以前印不起诗集的人就能印书了。”
大商的文人学子众多,每年都会举行大量诗会,以交流诗词歌赋,只是印刷成本居高不下。
文人之间的交流,全靠狼毫墨笔手抄,这导致了大量的诗赋明珠蒙尘,只能在一个小圈子中流通。
如果使用活字印刷术,就只有纸张和墨块的成本,到时候必然会有无数人出诗集文集。
远的不说,九月乡试,只有一些富贵子弟有资金刊印诗集到处送人。
一旦印刷成本降低下来,大部分对乡试抱有想法的学子,就是省吃俭用,也会咬牙拿出一笔银子来刊印几本诗集。
无论是送给恩师同窗,还是找门路递给当地颇有名望的大儒,都能增加不少中举的几率。
按照以往的惯例,乡试有两名主考,一人由朝廷从翰林院学士中派遣,另外一位则是由本地学管和州府共同推荐的本地名宿大儒。
叶庄围着晏安转了两圈,上上下下打量着晏安。
晏安被他的浑身不自然:“我是个正常人,你离我远点。”
叶庄背着手感叹道:“我就是想看看,你是哪儿和我们不一样。”
晏安好气又好笑道:“我从小生活在匠户巷中,见惯了这些叔伯干活儿,所以才偶然产生这些想法的。”
叶庄愤愤不平道:“我还从小在书局中玩耍呢,甚至有几次还帮着印刷了不少东西,怎么我没产生这样的想法?”
晏安乐了:“大概是我比较聪明?”
叶庄沉默了一会儿,随后说道:“罢了,和你较这个劲儿没意思。”
晏安笑了笑,开始和叶庄聊正事儿:“这会儿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两个,一个是打广告的问题,也就是联系学子们前来刊印诗集。”
“另一个,需要购买大量的墨块和纸张。”
叶庄点了点头:“联系学子的事儿,咱们可以去书院里说一下,只要刊印的质量过关,想必不用我们多说,山长也会把这个消息给传出去的。”
“我今儿出门走得急,只带了五十两银票,你留着用。”
说着掏出一张五十两的银票递给晏安。
这还是晏安第一次看见银票,因此仔细端详了一番。
银票用的是质量最好的清源纸,正中间是正楷书写的“伍拾两”三个字,右下角上盖着张记票号的红章,而正下方则是一行小字。
“凭此票可在张氏票号兑换现银五十两”。
晏安小心将银票收好:“来,签个字吧,我立了两张契书。”
叶庄走到旁边的桌子上,果然看到上面放着三份字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