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极速全本小说网>历代王朝更迭 汤加盐大伯伯 > 第55章春秋时代的最后一个霸主(第1页)

第55章春秋时代的最后一个霸主(第1页)

越王勾践灭掉了吴国之后,在文台之上置备酒宴,大宴群臣,共庆灭吴之功,乐师们也作曲高歌,颂扬勾践灭吴的功德。然而,在欢愉的气氛之中,勾践却毫无喜色。范蠡了解勾践,他这个人只爱土地财物,不吝惜臣民百姓的死活,即使现在亡国之恨已报、国家富强安定,他依然不会满足。

果然,越王勾践杀死了吴国的奸臣伯嚭,稳定了越国的朝局之后,便要求范蠡、文种继续帮他完成称霸中原的伟业。范蠡早已看出越王勾践可以共患难,却难以共安乐,于是给勾践写了一封辞信说:“我听闻主上心忧,臣子就应该替主分忧;主上受到屈辱,臣子就该死难。从前在会稽之时,君王受辱,而臣之所以不死,是为了替主报仇雪恨。现在君王已经雪耻,我请求治臣使君王当年在会稽受辱之罪。”

越王勾践看到范蠡的信后,就立即召见他,问道:“现在你功高位尊,无所忧患,正是尽享富贵的时候,为何轻言放弃呢?”范蠡则搪塞掩饰,不肯正面回答。勾践则先是泣涕挽留,不成又加以威胁,说:“你要是真走了,我就杀了你的妻子!”范蠡早已坚定离开越王之心,软硬不吃,于是对勾践说:“君子应该适应形势,有计划而不急于成功,死了也不怕别人猜疑,内心也不觉自欺。我辞退而去,我的妻子又有什么罪过呢?”于是,范蠡毅然而去,泛舟于三江五湖之上。据说,越王勾践在范蠡走后封给他妻子土地,还铸了他的金像立于座右,以显示不忘旧故,并早晚相与论政。

范蠡只对其家人说出了离开越王的真正原因。他说:“盛名之下,其实难久;人不知止,其祸必生。勾践可与共患难,难与同安乐,这样的君主岂能轻信?”他的家人因为不想放弃眼前的荣华,便说道:“富贵得来不易,眼下正是再进一步的时候,机不可失啊。”

范蠡长叹一句道:“人的一念之差往往决定着生死福祸。若为贪念所系,就悔之不及了。”他带着家人从海路逃到齐国,改名换姓,再创家业。范蠡头脑聪明无比,他经营有方,不长时间,便富甲一方。齐王听说了他的才能,便任他为相。范蠡的想法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他忧心地说:“治家能积累千金,居官能升至将相。若不思退,凶险马上就会降临。”

范蠡退回了相印,又决定散尽家财远走。他的家人苦劝不止,便说:“这是我们辛劳所得,不贪不占,为何要白白送给别人呢?”范蠡开口说:“人贫我富,人无我有,若只取不施,恃富不仁,何不放弃呢?”他把家财分给好友,来到陶邑过着隐居生活。

初到陶邑,范蠡不顾家人的埋怨,自觉无比快乐。时间一长,范蠡又思治业大计。他的家人带有怨气地说:“人人思富,个个求财,你富不珍惜,口言钱财无用,今日何必再言此事?钱财有那么好赚吗?”

范蠡轻松一笑说:“穷富之别,在乎心也。只要有心,钱财取之何难?”范蠡认为陶邑位于天下的中心,四通八达,正是交易的好地方,他于是以经商为业,求取利润。范蠡的经商谋略也是群的,没用多久就又积聚了巨万资财,成了当地富,号称“陶朱公”。

范蠡在将要离开越国之前,曾经找过文种。范蠡对文种说:“越王将来是会要诛杀你的,你也应该随我一样,及时退隐。”但是文种不以为然,不相信越王会杀他。后来,范蠡还写信给文种,跟他讲:“飞鸟射杀完了,好弓就要被收起来;狡猾的兔子猎杀光了,猎狗也就要被烹杀了。越王的脖子很长,嘴尖得跟鸟嘴一样,如此相貌只能够共患难,而不可以共享乐,你为什么还不离开呢?”但范蠡不管如何苦口婆心、忠言逆耳,终究是口说无凭,文种怎样都不相信。

自从范蠡不辞而别以后,一批以前的越国旧臣也纷纷离开朝堂,留下的大多也渐渐疏远勾践,文种见形势不好,便也常常称病不朝,怠慢朝政。果然,有人向勾践进谗言说大夫文种功高盖主、傲慢无礼,背后又暗地里结党营私、意图谋反等。

尽管文种向勾践百般解释,但是勾践却一直不信任文种,终于有一天,越王勾践将一把宝剑赐给文种,命令道:“你曾经教给寡人七种打败吴国的计策,寡人只用了其中三种就攻下了吴国,你就带着剩下的四种计策去替死去的先王出谋划策吧。”文种此时方才醒悟范蠡的劝告,但为时已晚。文种只能对天哀叹道:“身为楚国南阳之宰,终为越王之罪囚,后世忠良,定要以我为鉴啊!”言毕,愤然持剑自尽。

范蠡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所以求得功名加身之时,就能够急流勇退,果断舍弃那些不能长期拥有的身外之物,从而保住了自己的性命,过得从容洒脱,这也正是范蠡高人一等的谋略吧。而大夫文种不听范蠡的劝告,贪恋权位,对越王勾践的残忍和胸怀认识不足,最后落得赐剑自刎。范蠡与文种的这两种结局也时刻警示着人们,要顺应时事,急流勇退,做出正确的判断与抉择。

最后的春秋霸主——勾践

越国吞并吴国之后,国土比原先增加了一倍,占据了今天江淮及钱塘江地区的大片领土,国力也骤然增强。越王勾践在报了亡国之仇,消灭了吴国之后,也开始积极寻求霸业,并像吴王夫差一样北上争强。

越王勾践在与中原诸侯交往中,正式聘鲁,还干预了邾国的王位之争,可见越国在诸侯中的强势地位。同时,越王勾践还主持了徐州会盟,俨然成为了新的霸主。《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越王勾践“以兵北渡江淮,与齐晋诸侯会于徐州,致贡于周元王,王使人赐勾践胙,命为伯。勾践还江南,以淮上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于宋,与鲁泗东方百里”。由此可见,此时的越国,已与齐、晋这样的大国平起平坐,彰显大国风范。越国的军事实力也称雄于江淮之间,东方诸侯都来向越王朝贺。越王勾践于是建立起贺台,勾践至此也号称霸王。

虽然春秋时期的重要史料《左传》中并没有记载越国的徐州会盟一事,但是在其他几部年代较早的文献中,还是提及了越国称霸的事情。据《国语》中记载,“越灭吴,上征上国,宋、郑、鲁、卫、陈、蔡执玉之君皆入朝”。另据《淮南子·齐俗训》中记载:“越王勾践……胜夫差于五湖,南面而霸天下。泗上十二诸侯,皆率九夷以朝。”而《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中也明确指明了越国号令各国诸侯参加会盟,“勾践乃使使号令齐、楚、秦、晋,皆辅周室,血盟而去。”从这些文献资料中可以看出,越国已经与齐、楚、秦、晋这样的大国平起平坐,甚至还在交往中占据上风,越国的霸气自然而现。

要注意的是,越王勾践在将要灭吴之前就彰显了他称霸的野心。根据《左传》中的记载,在鲁哀公二十一年(公元前474年)“夏,五月,越人始来”。而晋朝人杜预在对《左传》的注疏中认为:“越既胜吴,欲霸中国,始遣使适鲁。”按照杜预看法,越国是在即将要战胜吴国之前,就积极筹备起称霸中原的计划,因而才派使者出使鲁国,加强往来。而鲁国一直是遵从周礼的国家,因而在春秋各国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越国与鲁国加强交往也是在努力摆脱自己与当年吴国类似的文化处境,希望得到中原诸侯的认可。

在徐州会盟之后,越王勾践还再次显示了他的称霸决心与越国的强实力。由于秦厉共公没有听从勾践的号令参加会盟,因而勾践决定率兵攻伐秦国。《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对这件事是这样记载的,秦厉共公“不如越王之命,勾践乃选吴越将士,西渡河以攻秦。军士苦之。会秦怖惧,逆自引咎,越乃还军。军人悦乐,遂作河梁之诗。曰:‘渡河兮渡河梁,举兵所伐攻秦王。孟冬十月多雪霜,隆寒道路诚难当。阵兵未济秦师降,诸侯怖惧皆恐惶。声传海内威远邦,称霸穆桓齐楚庄。天下安宁寿考长,悲去归兮何无梁。’自越灭吴,中国皆威之。”

从《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的这段叙述中,可以知道越王勾践曾率兵准备攻伐秦国。可能是由于秦国惧怕了越国的军事实力,因而向越王引咎自责,越军才没有与秦国打起来。而从越军的歌谣中也可以看得,越国长年征战,士兵们已经苦战久已,因而也都不愿长途侵秦,这可能也是越王决定撤军归国的原因。但不管怎样,越国在灭了吴国之后,实力大增,已然威震各国诸侯。

此后,越王勾践为了巩固已得的霸业,于是将国都从会稽迁到了山东琅琊,试图以中原诸侯的身份号令群雄。此时已是春秋末期战国初期,越国因此成为了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

越国灭吴,吴越争霸的结束,已经宣告了春秋时代大国争霸的结束,中国春秋时期的历史也步入尾声。越国的强盛、繁荣与称霸则可以看做是春秋时代的最后一吼,而它的衰落、分裂与消亡则可以作为战国时代来临与兴起的一曲悲歌。越国站在了时代的转换点上,而越王勾践的一代伟业,也一直被人铭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