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华的游轮快速的在海面上行驶,甲板上围坐着一群人,其中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正在胡吃海塞,他旁边坐着个二十左右的少女,少女见状直摇头,四弟这贪吃的毛病也不知道随了谁。又不是被人苛待吃不上饭,怎么还是这样。
“公主,”一少年刚从船舱里出来,见到少女面前没了吃的,很自然的就把手上的盘子递了过去。
少女也就是安和摇头,“陈师俭我说过多少次了,出门在外你换我安和就好。”他们这次也算是微服了,称呼公主很容易暴露身份。
陈师俭手上的动作一顿,随后小声的喊了句‘安和’,他面上没什么变化,只是耳朵红的滴血。
他身边跟着的弘晋弘皖低头闷笑出声。姐姐真是个木头,居然没看出来陈师俭这小子对她有意思,大哥也真是,看出来也不说,明摆着打算看姐姐的笑话。
弘眺的嘴巴里还塞着食物,他站起来含糊不清的说着:“大姐不吃,我吃。这海里的东西简直太好吃了,回头我就去跟大哥说,我要留在广州。嗯,也不一定非要在广州,只要靠海就行。”这样就能经常吃到海鲜了。
这东西还就应该吃新鲜的,运到京城那些味道就是不如新鲜的好吃。
说着他还往嘴里塞了一口大虾。
这些虾蟹都是陈师俭精心挑选的,个大味美,关键是还都给剥好了。
有
些油腻的手在陈师俭身上拍了两下,“还是你够意思,难怪我大哥把你派过来。”
陈师俭被抹了一身油,眉头微皱,他僵硬的说道:“应该的。”他曾是皇上的哈哈珠子,也算是从小跟四胞胎一起长大的,只是到现在还是不太适应四阿哥这性格。毕竟他的家世不允许。
那边石榴一伙看到这里直发笑,两边有着一定的距离,别人也发现不了。
“我说皇上怎么把陈师俭一个文弱书生给派来了,原来打的是这个主意。”
说起陈师俭那也是‘大有来头’,他说陈延敬的孙子。
陈延敬是康熙时期名臣,曾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吏部尚书,说起他诚亲王最熟悉,两人还一起合作编修了《康熙字典》。
而陈家算的上是‘文臣世家’了。截止到今天他家出了九进士,六位翰林。
陈师俭是陈延敬次子陈豫鹏的长子,他也是进士出身,如今为翰林院庶吉士。原以为陈师俭是因为陈延敬过世这才耽搁到现在还未成婚,如今她们才明白,这小子看上了安和。
胤祉若有所思,皇上把人派过来,这是打算满汉联姻?
陈延敬是汉人,并不在旗,若真的指婚可不就是满汉联姻么。
他转头看向胤礽。胤礽笑道:“满人终究只是少数,天下还是汉人居多,若只是一味地按照旗籍联姻,就算有跟汉军旗联姻,那也会加深满汉之间的矛盾。”
安和并不是第一个为了
满汉而联姻的公主,胤禔的一个女儿就嫁入了曲阜孔氏家族。还有当初那位孔四贞格格,这都是为了满汉和谐。
当然胤禔的女儿也好、安和也好,她们联姻都会建立在双方有好感的基础上,并不存在为了满汉牺牲的事情。
胤禔皱眉,“汉人繁文缛节最多,你确定安和能守得住?”
当年他女儿也不知道怎么就迷了心窍看上一个前来赶考的孔氏子弟,胤禔曾偷偷去过孔氏,见过他们的生活方式。
讲究,不是一般的讲究。
是他这样的莽夫最反感的一群人。
陈家虽然不如孔氏,但也是文臣中的代表了。安和又不像他女儿能静得下来,他真怕安和一个不高兴把人家陈氏给闹翻天,那不是结亲,是结仇。
“感情这东西最不好说,若真的喜欢上,那都不是事。”胤禔福晋跟着说道。
这个他最有感触,想当初自己跟大阿哥生活的是如何绝望压抑,再看如今
谁能想到当初那个满身大男子气概的大阿哥如今也知道关心妻女,有好东西都会先想着她?虽然胤禔说话也就不好听,粗声粗气,但伊尔根觉罗氏却觉得满足。
这样一看,以往的那些苦楚似乎也不算什么了。
“大嫂说得对。”
人群纷纷附和,胤禔自然不会反驳自己的福晋,若是有人打算摇头,他甚至会盯着那人,直到他点头为止。
萨仁忽然说道:“你们还记不记得那个大不列颠的威廉王
,你们猜他成婚没有。”
威廉王也是个人物,萨仁还记得他第一次出使大清时是怎样的天真单纯,如今再提起他,萨仁的第一反应就是个威严杀伐果断的君主。
当年威廉被女王送走,胤祉等人故作不知,甚至有几次查到他藏身的地方,都装作毫无发现。之后威廉也不负他们所望,十五岁就带着人‘揭竿而起’。
因为查尔斯,大不列颠成了大清的附属国,很多人表面臣服心里还是不甘的。威廉起义,他们也就顺势跟着推翻查尔斯的统治。
查尔斯想要派人前来求援,只可惜中间隔着茫茫大海又苦于没有船只,只能搁浅。好不容易熬到大清派人去收缴物资,结果前去的人一句‘内部矛盾’就把他打发了。
并且因为大不列颠连年征战,物资准备的不充分还被惩罚。
查尔斯的处境无异于雪上加霜,倒台是必须的。
威廉上位后,大家原以为他会带着众人攻入大清,谁知道他居然像大清献上求和书,甚至还提出想要娶大清的公主为妻。
当时大清是兴隆年,皇室公主也有好几个,但威廉看上的可不是康熙的女儿,而是兴隆帝胤礽唯一的女儿,大清的安和长公主。
胤礽又不傻,大清拿了大不列颠这么多物资,把对方从一个霸主国家打成了附属国,对方会不恨他们?这时候送女儿过去无异于羊入虎口,再说了他女儿对威廉又没有多大的印象
,他更不会同意了。
哪知这个威廉还真是执着,每次大清的使臣过去收缴物资都会提出同样的要求。
如此深情,看的萨仁等福晋们都于心不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