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几户人家,都是村里比较困难的,买菌种的时候还跟姜三郎赊了账,说是等金耳卖了钱一并还账。
这次也是今秋最后一次采收,人人都期望满满。
上次没预约到菌种的村民,这会儿也摩拳擦掌,暗戳戳等在姜三郎家门口,看到他回来,立刻围上去。
“三郎,这次该我家了吧,我上回跟你说好的。”
“姜三兄,该我了,这回该轮到我家了。”
“还有我,我都等了两回了。”
村民七嘴八舌,生怕自己又分不到菌种。
姜三郎无奈道:“现在天气冷,菌种还不能给你们,万一你们保存不当,明年就无法出菌。这样吧,你们先排好顺序,到时候我按顺序给你们。”
村民们连连点头:“好好,就按你说的来。”
众人挤挤攘攘排顺序,还因为谁先谁后差点打起来。
樱宝从窗口探出脑袋,数了数人数。
嚯,足有二十多人,一人代表一户,也就是二十来户。
这么多户要菌种,若按每户五十株算,就是一千多株。
自家老爹那些菌种全部拿出去,估计都不够分的。
樱宝清点自己洞府里收集的陶罐,共三十罐菌种,估计最多可以分出四百朵金耳,以及两百朵雪耳。
还是太少。
当然,自己育的这些精品菌种不是给村民的,而是留自家用。
她想把自家金耳雪耳品级提上去,让老爹将普通品种都交由村民去种植。
这样一来,即便有再多人种金耳雪耳,自家的出货价格都不会受影响。
看样子,自己还得再培育一批精品,明年春天才够替换老爹与大伯二伯爷奶他们的菌种。
九月初的阳光还算温煦,天气也干燥起来。
秋季赋税收缴基本结束,冬麦也已经种下去,水田也翻过一遍,只等冬天下雪,冻杀土壤下的害虫。
往年这时候,就表示农忙已经结束,百姓总算可以清闲下来。
唯有个别人家会去山上刨三四年期的葛根,带回来舂碎打粉。
然而,东陈村村民却异常忙碌,家家开始搭建竹棚,用石臼舂稻壳麦麸木屑,忙的热火朝天。
一辆辆满载陶罐的板车被拉进来,分送至各家各户。
不少人家门口还搭着竹耙床,竹床上铺着干净的芦苇席子,席子上晒着一朵朵黄菌菇,金黄耀眼,让旁村村民甚觉稀奇。
“你们这是晒的啥?”西村村正陈长盛背着手过来,问东村村正陈三友。
陈三友正给自家金耳翻面,头也不抬道:“菌菇。”
陈长盛:“我知道是菌菇,就是问问你们种这个干啥?能卖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