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极速全本小说网>风雨大宋有声 > 第67节(第2页)

第67节(第2页)

杜中宵笑道:“不只是船,我在想,这机器真地好用,可以装在车上。不用马匹,就用这机器拉着车子。你想啊,石炭只要从地里挖即可,不用饲料,不用人去养。”

韩绛皱着眉头道:“装在车上,可以吗?机器装在车上,怎么能走?”

听了韩绛的话,杜中宵一时没有明白他的意思。想了一会才醒悟过来,韩绛的印象中车都是由人或牲畜拉的,这机器怎么拉?理了一下思绪,杜中宵对韩绛道:“机器装在车上,直接让轮子转。车轮转起来了,车便就向前走了,是也不是?”

韩绛想了好一会,才明白杜中宵的意思,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对杜中宵来说,有前世的知识,蒸汽机自然跟火车联系起来。但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自带动力的车没有见过,脑筋一时转不过来。便如韩绛,听了杜中宵的话,也不向车的那个方向想,而一心想着把蒸汽机装到船上去。

汴河里的漕船有帆,装蒸汽机上去,是辅助动力,代替纤夫。

看过了蒸汽机,韩绛道:“待晓,你把这机器的图给我一套,我回陈州,着人照着制一台出来。陈州可制船,我从江南找些船工,制艘车船,试试这机器在船上用起来如何。”

杜中宵自无异议。自己的永城县是个小地方,没有造船的条件,只好让韩绛去试制轮船。

把蒸汽机装到车上,并不一定要修铁路,做拖拉机一样可以。铁路的好处是运量大,运行平稳,专营线路。杜中宵现在是试车,等车好了,再造火车修铁路不迟。

与韩绛一起回到后衙,两人闲坐。

杜中宵道:“子华,现在朝廷令地方广建学校,我县里也要建一处。我在想,这几年我们几个人搞的这些画图、算学之类,可以放到学样去教。这些东西学了,也有大用。”

韩绛道:“自然可以。只是就怕无人愿学。科举不考这些,谁愿意费那心思。”

杜中宵道:“又不是所有的人读书都能做官。建起州县之学,入学的学生,又有几人能中进士。而学了这些,中不了进士,也可以入场务啊,总是安身立命的本钱。”

按照杜中宵的设想,以后州县都可以办一些官有工商业之类,专门从学校里招学这些的学生,从而形成一种循环。只有把学习跟就业联系起来,才能提供学习的动力。

韩绛想了想,点头同意。陈州是繁华之地,官有的场务酒楼之类比亳州多多了。

两人谈了一会闲话,述说了这一年的别离之情,不知不觉又转到了技术上来。

韩绛道:“我听说你这里前些日子打造了几十把好刀,卖了不少钱。又听人说,你这里有高手匠人,专门的法子,可制好钢,是也不是?”

杜中宵笑着摇头:“卖了二十把刀而已,怎么闹得人人皆知。不错,我有制好钢的方法,夏相公还让每月都送不少到作院,打造军器呢。”

韩绛向前凑了凑身子,道:“这法子好不好学?能不能外传?”

“这有什么不能外传的,也不难学。这样,过两日我带你到场作那里,实际看一看。怎么,子华有意学这制钢的法子?”

韩绛点了点头:“你想啊,要制那蒸汽机,要用多少好钢。不自己制,有钱也无处买去。”

韩绛说的是实情,这个年代,好钢稀缺,拿钱也难买。杜中宵的坩埚钢产量不大,但方法简单,很适合各地自己生产。陈州是个大地方,做这些比杜中宵方便多了。

此时庆历新政已经全面展开,很多年轻官员被重用。但韩绛和杜中宵两人对此都不态感兴趣,谈话几乎不涉及朝政,专注在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上。(今天有事,只有一更,见谅。)

第107章生财有道

陪着韩绛出了城门,看着路两边的店铺和街上川流不息的人群,杜中宵对韩绛道:“子华,你不是问我衙门里那‘永城公社’的钱从哪里来。实不相瞒,就是从这里来的。”

指着两边的店铺,杜中宵道:“从出了城门,一直到码头,这两边的店铺全部都属于公社。凡是本县公吏差役的俸钱禄米,他们的日常公事用度,全都出自这里。因为生意红火,收入不菲,现在永城县里不管是招募的公吏,还是轮差的差役,都能衣食自给,不必刻剥百姓。”

韩绛看着路两边的店铺,感叹道:“待晓在县里建处公社,作为公事用度,此事我在陈州便就听说过。衙前重役,多是为官府看管府库,赔得倾家荡产。似这般运营得法,不但不用公吏人役赔钱,还能够领到俸钱,只听说永城这里能够做到。今日有机会,一定要好好看看,你是怎么料理这一摊事务的。”

杜中宵到永城接近一年了,可谓是政通人和,治理效果卓越,周围的州县多有耳闻。陈州虽然是属于京西路,但与亳州相邻,韩绛也听说过。他此次来除了看蒸汽机,另一个目的,也是想看看杜中宵是怎么治理地方的。杜中宵专门于衙门立一名为“公社”的库,作为公务费用的来源,韩绛极感兴趣。

随着西北战事的进行,朝廷对地方财政搜刮加剧,导致地方财政困难,引发了很多问题。公吏差役阶层,因为地方财政不好,大量破产,引起了很多官员的关注。这是此时的政治热点,杜中宵用这个办法解决问题,实际上是改差为募的变种,不能不引起其他官员的注意。不要说隔壁州里的韩绛,实际上京城里也有官员注意,很多人在看效果。

不过此时执掌朝政的庆历党人,处理这个问题的思路是轻薄赋,尽量减少人力,与杜中宵的做法相性不符。虽然有成绩,并没有得到奖励而已。

离城门最近的是一处茶铺。与以前只是卖茶水的简陋铺子不同,这里的地方更大,除了茶水,还卖一些小吃之类。这里不但是喝茶的地方,也是信息汇聚之处。特别是码头那里,各种各样的商业信息都在此处。有人运了什么货物发卖,哪艘船要招船工,诸如此类,都到这里。

茶铺外面,是几块巨大的白壁,立在茶铺门口的北边。第一块是朝廷政令,不管朝廷诏敕,还是州县谕令,全都在这里公布。旁边几块,则是各种各样的商业信息。发布信息都有价格,茶铺里有专人负责张贴,有展示的时间,一切明码标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