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既然不曾忧虑,那又何须对策?”贾诩又补充了一句,有些卖弄的感觉在里面。
对于这种文人的卖弄,陆明是很不喜欢的,揉了揉脑袋,“文和,不妨把话说的直白一些,我听不懂。”
面对如此直接直白的主公,贾诩都有些愣住了,一想也是,如果不是对方足够直接和直白,他也不会转投陆明麾下,哪怕是在董卓麾下,他也看到了对方的鲁莽和小气,跟着董卓无法成大事。
或许其他地方贾诩没有把握,但是看人面相,揣测人心,这一点他还是有把握的。
“主公如今正是圣恩正盛之时,袁氏只有两种选择。一是派出小角色挑衅主公,寻找主公的破绽进行定罪。二是派遣人员进入陇西郡任职,来一招釜底抽薪!”
这倒是陆明没有想过的,只是他思考了片刻,就很直接的说道,“第二点无需担心,待我功成名就归来之时,也是陛下需要功臣来为王子协立储,无需担心狡兔死走狗烹。哼,届时袁氏不伸手则罢,伸手了,我就把他们的手都砍掉!文和,勾心斗角,我不如袁氏,但是很多时候,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按照规矩来办的。”
当今天子是没有立下王储的,也就是立太子。
而按照规矩,都是立长子为太子。
只是何皇后的一系列操作,加上大将军何进的倒台,都让灵帝转变了心思。
更关键的则是长子刘辩无才,这才是最致命的!
一个没有才华的皇帝不可怕,但是如果没有胆识和手段,谁也不敢把事情托付于他。
皇帝,不是阿猫阿狗都可以做的。
刘宏虽然混账,但也知道,要是把皇位传给了长子刘辩,那汉室江山不能说毁于一旦,至少也是会被釜底抽薪。
而陆明的话就很直接了,他不会管袁氏是不是釜底抽薪。
派遣和安插了多少人过去陇西郡,等到他从并州回来,对方听话还好,不听话的,全鸡巴给他们剁了!
一个不留!
贾诩的表情变得严肃许多,撵着胡须,“主公,如此杀戮,掀起腥风血雨倒是不怕,只是还需小心无人可用的场面。”
“这倒是无妨,我已得知了纸张改良之法。制作出的纸张白净柔滑,可以书写。届时将洛阳的藏书抄写一遍,我们自己培养读书人。”陆明说到这里的时候,压低了声音,“昔日楚汉争霸,关中王不就是靠的广积粮,缓称王吗?我们有的是时间,年足够培养出需要的小吏和文臣了。”
贾诩和法正都是浑身一震,这么大胆的说法,就差把造反写在脑子上了。
“兴百姓,亡百姓苦。这天下,如果人人安居乐业,黄巾也不会造反。在来的路上,可曾看到尸横遍野?世家大族垄断了权力,想读书就得入世家麾下,权不过三代,三代必有乱。袁氏和杨氏都执掌多少年了,只要他们想,这江山是刘氏还是袁氏,还未可而知呢!”
“黄巾之乱,真的是张角掀起的吗?这里有袁氏的推波助澜,只有汉室崩坏,他们才有摄取皇权的机会和资格。人心崩坏,敬畏自然也就没有了。呵呵,如今边境地区,中山太守张纯起兵造反,辽东响应,携乌丸、鲜卑共举大事,寇略青、徐、幽、冀、并五州,杀掠吏民,所至残破。张纯可是袁氏门生,没有袁氏授意和支持,他一个太守可掀不起如此风浪啊!”
这里就有点阴谋论了,只是不管是不是,先把屎盆子扣在袁氏的脑袋上再说。
陆明要的就是把自己看透了世间的想法,原原本本的告诉两位谋士。
将心比心,这样才能做好万全之策的准备。
贾诩一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连跪坐的姿势都端庄了许多。
他的评价可是毒士,一言之计,拉开了汉室的最后一块遮羞布。
“汉室将倾,主公做万全之策准备,种种过往,让我茅塞顿开。既然主公有志于此,不妨从游侠里招揽一些人才充当耳目。”
“广积粮这个策略不错,只是需要有人镇守陇西郡才行。”法正总算是反应过来了,好家伙,这密谋造反,还真是够了!
只是他没有反对,因为智者的眼里,汉室其实已经无法挽回了。
声誉败坏的差不多了。
这数十年来,买官卖官,搞得民不聊生。
买官的钱怎么来?
肯定是收刮百姓回来,这样才会引发黄巾之乱。
可以说,汉室是从骨头里往外腐烂的,神仙也救不了。
加上还有世家大族虎视眈眈,哪怕是扁鹊来了,也要来一句救不了、没救了、告辞的三连。
“我打算拍文和去驻守,我从这里调配二十个精兵还有一个豪杰给你。豪杰可以用来笼络郡内游侠,以精兵为骨干组建一只部曲保护城池。之后的事情就交给文和打点了,对于当地豪强,能够拉拢就拉拢,拉拢不了了的就杀了,土地资产充公,土地放在我的名下,招揽流民和贫困家庭屯田,一切以稳定屯田为主。”陆明的打算是把陇西郡当成工业之都,发展起来,链接中原和西域。
物以稀为贵,连通两地的城市都会因此受益匪浅。
“在下领命。”贾诩深深一拜,心里也升起了一股豪情。
他也想办事,只是需要一个机会和一个可以完全相信他的君主。
派给他精兵组建部曲,这不是监视和猜忌,反而是一种保护。
陇西郡残破凋零,土匪和外族盘踞,没有一点兵权,到哪里去简直是找死。
这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贾诩是什么人?
这点问题根本算不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