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的人才那都是大盛这么些年积累下来的人才,才能一口气出现这么多,这第二次恐怕就要差点了。
想到这点,这些打探的学子更加后悔了,转而就是缠着这些去过的学子问东问西,没办法,一手消息听不上,只能听听二手了。再说对方这时候回来,对那些事还记得清楚些,现在问也不容易出错,要是过一阵子,记忆消退,再问效果就差了。
而其他人看他们这样的问,觉得对方是在打探消息,意识到打探消息的好处,也都热情地问了起来,利诱什么的手段都用上了,回来的学子根本招架不住,将探讨过的一些内容都说了出来。
等到避开了这些问话,回来的学子不禁叹气,他清楚这些人询问的原因,只是对方给出的好处实在是拒绝不了,只是这么一来,下一次的科举考试,竞争难度怕是也相当的高。
唯一庆幸的是,若是不能上榜,可只要考试合格,还是有出路,只不过这出路和上榜比要差一些了。
……
时间飞逝,转眼就是近两年过去了,裴清一直以为裴穆过不了多久可能就要离开京都了,谁知道皇帝居然一直没有让裴穆离开,要不是皇帝给裴穆按照了官职,其他朝臣都要怀疑皇帝是不是对裴穆不放心。
毕竟以裴穆如今的年纪来说,镇守边关是最好的情况,留在京都多少有些浪费了。
别看大盛开国不久,朝中武将众多,可像裴穆这样的武将还是珍稀的,怎么能浪费呢。
裴清一开始没感觉,后来反而看出了一点点情况,皇帝似乎是有更重要的事需要裴穆去做,只是现在还没到时机,才让裴穆一直留在京都,等时机一到,裴穆还不知道会被派到哪里。
而随着这两年,海外贸易的利润不断流入,海外的消息不断传回来,裴清怀疑,皇帝大概是对大盛之外的国土有了心思。
若是心动了,那裴穆作为年富力强的武将,这段时间也确实不好随便派出去,毕竟武将到边关镇守,待的时间太短还不如不待。时间太短了,两边刚磨合好,武将就要调走,之前的精力都白费了。
不过裴清觉得,皇帝之所以心动,除了本身的扩张欲望外,皇子们越来越浓的夺嫡气氛也是一个原因。
厉王本身是没有什么夺嫡的想法,可是他没有,身边的人多多少少还是有点想法,哪怕厉王表现得很明显,这些人也没有什么行动,可裴清相信,如果有机会的话,这些人指不定就敢有行动,只是现在被厉王压着,动不了了。
而周王则是被身边的人包围,哪怕皇帝几番安排,可也驱散不了这些人,毕竟皇帝也不可能真就让周王身边一个人都没有,手段也不好太过激,过激是能清除掉一些人,可也是在打周王的脸。
剩下的一些皇子,裴清关注得并不算多,可从谢云煜那里也了解到一些消息,自然知道也不平静。
可现在显然还不是最激烈的时候,因为太子这两年依旧很稳定,厉王作为最大的皇子,实力也是除太子之外最强的,也没有什么行动,局面看着也还算稳定,可这种稳定显然只是一时的,局面随时可能会被打破。
太子,厉王,皇帝……都可能成为打破平静的这个人。
而皇帝此时,怕就是想要破局了。
两年时间,足够皇帝对海外有一定的了解了,而知道得越多,皇帝也越发意识到海外的富饶。
不说别的,这几年的海贸生意就让皇帝赚了个盆满钵满,要不是事先定好的政策不能更改,皇帝都想再多做几年生意。海贸的赚钱速度超出了他的想象范围,这才几年功夫,私库都要被堆满了,这要是再多做几年,怕是又能多赚不少。
只是皇帝想到朝廷的岁入情况,还是咬咬牙放弃了,毕竟维持现状便是私库得利,可朝廷得利的地方却少了,若是朝廷能在海贸上收取税银,那做什么事都不用太担心国库不丰。
这两年国库和以前比也算是丰厚了一些,可朝廷却也没有太轻松,因为岁入多了,可朝廷的开支也大了,官员的福利支出,新增的吏目,各种研究上的开销,林林总总加一起也不少。
想要增加岁入,如果在原有的税收上加税显然不妥,那就只能开源了,而海贸的税银显然就是开源的大头,由不得皇帝有小心思。
而除去富饶外,海外的土地丰饶,作物繁多,也是让皇帝心动的一点。
原本以为只有中原大地才是真正的丰硕,可不承想往外走一圈,海外的土地也不差,甚至一些土地上都没有国家,只有一些所谓的部族在,实在是让人动心。
只是和大盛多少有一些距离,若是大盛吞并这些地方,又多少麻烦了些,况且土地也不是越大越好,若是朝廷治理不过来,土地太多也容易成为累赘。
皇帝一开始还是想着让大盛从边疆慢慢地试探过去,能收服附近一些地方也不错,若是后人将远处那些土地收复,也算是天意了,可前段时间发现的东西让他不敢这么做了。
对于裴清的梦境,皇帝一直都觉得对方大概是梦到了后世的事物,不过这种零散的梦境也很难让人了解后世是什么样的,所以皇帝一直也没有多想。
可是裴清之前拿出来的一些教学资料,里面的一些字眼就让皇帝发现不对劲,若是后世的发展是以中原为主,那那些字词就算再多变,和如今也是一脉相承,可很多字词分明和汉字的解读不一样,倒像是外邦人的话音译过来。
如果只是一点内容的话,皇帝倒也不介意,大盛包容各地的文化,可一些皇帝以前不甚在意,如今却很重视的科目,上面的用词外邦话占了多数,这就不得不让皇帝深思了,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才会导致这样的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