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瑾浔理政后的第一件国策制定,便是关于税收。
他要改革税制,并制定了一套税案。
这触动的可是大部分人的利益,一时,很多人联合起来“据理力争”,只是,他们那么多张嘴,楚瑾浔只是几句话,就让他们哑口无言。
他们从不知,这位新太子言辞之犀利,洞察之清晰,反应之敏锐,眼光之长远,远他们的想象。
今日就是这税制是否实行的定论之时。
晨光透过朱漆雕花窗棂,洒在金銮殿内,照亮了一众大臣们神色各异的面庞。今日朝议,气氛凝重得仿若暴风雨前的宁静。
户部尚书刘崇率先出列,他年逾花甲,面容清瘦却目光狡黠,拱手说道:“殿下,臣以为,现行赋税之法乃祖宗成例,历经岁月检验,不可轻易变更。如今各地虽偶有灾患,但只需微调,便可维持国用。若贸然改革,恐动摇国本,引动荡啊。”
说罢,他微微侧目,眼神扫向身旁几位大臣,那几位心领神会,纷纷点头附和。
礼部侍郎王焕紧接着上前一步,他身形微胖,衣着华丽,话语中带着几分傲慢:“刘大人所言极是,殿下您初涉朝政,虽心怀壮志,但这税赋之事错综复杂,牵一而动全身。”
他言辞间虽恭敬,却隐隐透着对楚瑾浔的质疑,似乎在暗示这位年轻的太子殿下不懂朝局,贸然行事只会带来灾祸。
楚瑾浔端坐在椅上,神色平静如水,深邃的眼眸中却透着洞察一切的光芒。
他静静地听着这些反对之声,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那笑容中既有对这些大臣们狭隘心思的了然,也有胸有成竹的自信。
待众人的议论声稍歇,楚瑾浔不疾不徐地站起身来,身姿挺拔如松,目光缓缓扫视全场,所到之处,大臣们的声音渐渐低落,整个大殿瞬间安静下来,唯有阳光洒落在金砖上的细微声响。“诸位大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楚瑾浔开口了,声音低沉而坚定,“本宫深知税赋乃国之命脉,不可不慎重对待。然而,现今之税收制度,弊端尽显,已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
他踱步向前,双手背于身后,继续说道:“就拿这底层百姓来说,去岁麟州章泽郡大旱,颗粒无收,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卖儿鬻女者不计其数。可朝廷的赋税减免政策却层层受阻,未能真正惠及于民。为何?”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群臣,目光所及之处,好几人都不敢与他直视。
“只因现行赋税制度繁杂冗余,各级官员借机中饱私囊,使得本应救济百姓的钱粮被层层克扣。长此以往,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国家根基又怎能稳固?”
楚瑾浔的目光落在户部尚书刘崇身上,眼神中透着一丝犀利:
“刘大人,据本宫所知,去年户部统计的田赋收入看似充盈,但实际落入国库的却不足七成,那三成去了何处?想必大人比本宫更清楚吧。”
刘崇脸色微变,额头冒出细密汗珠,张了张嘴,却不知如何辩驳。
楚瑾浔并未停留,转身面向众人,提高了音量:“再看这国家财政收支,军费开支连年攀升,却因兵器陈旧、军饷拖欠,致使军队战力下滑;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每逢洪涝旱灾,损失惨重;而各级官员的俸禄赏赐却有增无减,如此下去,国将不国!”
“故而,本宫提出的改革方案,旨在精简赋税流程,去除中间冗余环节,确保税收能够足额、及时地进入国库,以充实国家财政。同时,降低百姓的田赋,减轻他们的负担,鼓励农耕,保障民生之根本。”
楚瑾浔的话语掷地有声,回荡在大殿之中。
他引经据典,从历代贤君的治国方略到今朝的实际国情,深入浅出地阐述着改革方案的可行性和长远意义。
提出反对意见的并不一定是有私心,其中也不乏一些守旧的老臣,听了楚瑾浔的话,他们沉默着,开始重新审视这位年轻太子的提议。
“殿下,您的方案虽好,但实施起来困难重重。这触动的乃是各方利益,恐会引朝堂震荡,届时后果不堪设想!”
楚瑾浔微微拱手,神色坚定地回应道:“张大人的担忧不无道理,但父皇委本宫以重任,本宫自当兢兢业业以谨行,勤勤恳恳以恪守,但也不能因此墨守成规,裹足不前。”
“本宫以为,在座诸位都当以天下苍生为念,本宫愿与诸位大人携手共进,共同克服困难,推行改革,还望各位大人能够以大局为重!”
原本就支持楚瑾浔的朝臣们自无异议,还有一部分被他说服,另一部分观望着的,随着楚瑾浔对这套税制的全面探讨,又看着他坚定的神色,众臣也知道,这件事无从更改。
有人暗想:太子殿下推行的时候遇到阻力就知道这件事有多难,必然会知难而退了。他们也不必在这里做恶人。
然而令他们没想到的是,楚瑾浔安排下去的人对推行这件事真正做到了,事无巨细,面面俱到。
原本以为会遇到阻力,可百姓们都很支持。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阻力,只是那些已经微不足道了。
楚瑾浔做的第二件事,是开恩科。
去年科举,原本应该再过三年。
但先是二皇子的倒台,他的人被贬的贬,罢的罢,朝中已经少了一批官员了。
接着是楚昀琰谋逆,他杀了不少人。清查之后,几乎连根拔起,朝中又少了一批官员。
大把的官位空缺,虽说楚瑾浔也愿意精简冗员,将那尸位素餐之辈清查出去。但正常的运转,所需要的官员还是不能少的。
开恩科又面临着准备工作,公布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