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极速全本小说网>汉世祖光武帝刘秀 > 第976节(第2页)

第976节(第2页)

不论如何,老皇帝心中堵得慌,很不爽,不爽那就意味着有人要倒霉。再度回到番禺行宫时,皇城使张彬匆匆忙忙地赶来,通报觐见。

迎着老皇帝直勾勾的目光,很是干练地说道:“禀官家,罪臣张洎已然病逝于还乡途中!”

闻言,老皇帝的眉头竟然舒展了几分,回应道:“朕知道了!”

“不知官家还有何吩咐?”

“把你们收集的那些欺君枉法的证据,都整理汇总一番,朕要用!”

“是!”张彬心下一凛,立刻应道。

显然,短时间内番禺城是平静不下来了。

第520章最后的旅途19

十二月的伶仃洋上,狂风起浪,惊涛阵阵,寻常年份,这珠江口外也基本进入冷清时节了,何况是开宝二十九年,在广州才发生了“番人之乱”后。

事实上,那场变乱对广州府经济、海外贸易的影响,还得等开春之后,看这伶仃洋上的通航情况。至少可以肯定一点,短时间内那些大食、波斯商贾,更准确地说那些msl商船的来往将会锐减,这一点,如刘昌言者已经向老皇帝倒过苦水了,或者说打预防针,来年广州乃至广南东道的财税收入都将锐减。

由于在整顿夷教以及后续平叛适宜中表现“出色”,以其强硬、坚决、果断,得到老皇帝欢心,被提拔为广南东道布政副使,在新任布政使到任之前,道司诸事皆由其主持。

而对于刘昌言的叫苦,老皇帝又是一番不留情面的训斥。在老皇帝看来,广州府的繁荣,那就是大汉无数士民百姓用辛勤与汗水造就的,而非那些大食人、波斯人。

一直以来,都是那些番商对大汉有所求,而大汉所需那些货物,大部分都是非必需品,即便如金银铜这样的贵金属,没有大食人,还有海外其余诸族各邦,甚至让大汉的军民用刀剑去开拓争取,总有替代的选择。

大食商贾并非不可或缺的存在,他们大部分人的到来,对于广州府的繁荣固然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也建立一些利益链条,甚至被一些人倚仗为发家致富的财源,被一些小民看做生计所系,甚至营造出一种大食番商带给广州繁荣的假象。

而广南东道的一些官僚们,是利益攸关,或是一叶障目,偏偏就看不到浮表下本质的东西,反而把那种锦上添花给放大,夸大其作用。

既然有人脑子不清醒,老皇帝就用雷霆手段给他们灌灌顶,让某些人醒醒神。就在十一月剩下的日子里,广南东道官场再度发生了一场大动荡,本质上整顿广南政风、强化中央集权,表面上则是对“番人之乱”广南军政职吏们的清算,罪名则另加了欺君枉法、结党擅权、贪污害民等罪名,尤其是假借番禺行宫缮护工程从中牟利者,用再残酷的刑罚处置都不为过。

可想而知,从老皇帝驾临广州府之后,到底给广南东道的官民百姓究竟带来了多少的震荡。小民无力,官僚也无力,而综观老皇帝南巡以来所作所为,已经让南国道州权贵们彻底意识到一点:老皇帝此番巡幸,就是来砸场子,摔饭碗的……

可以肯定的是,经广州府这场动乱,接下来不论行程何处,都不会再有人真心实意地欢迎老皇帝了。没有官僚愿意去侍奉一个喜怒无常、嗜好杀人的皇帝,也没有哪个城市想体会一把经济停滞倒退十年的滋味,不是所有的城市都叫广州府……

对于这种情况,老皇帝自然不会毫无预见,他只是不以为意罢了。他的心思可不在让所有人喜欢上,他只是开宝皇帝,而不是开宝通宝,另一方面,这也与老皇帝当前的精神状态有关,那是真就一个肆无忌惮、随心所欲。

而让广南东道上下感到苦恼的是,老皇帝似乎打算在广州府过冬了,都把上上下下折腾了一个多月了,还没有起驾的征兆。

老皇帝也实在没有一点“瘟神”的自觉,非但没有离开的想法,反而选了个风冷天清的日子,随驻广州海军舰队出海操练。

这是老皇帝一生中第二次乘船出海,上一次,还是早年北巡之时,在河北出海观览一番。那时的老皇帝,正值壮年,意气风发,指点江山,如今却是老态龙钟,整个人的状态也像那在海上摇晃的船只一般,随时有倾覆的风险。

海洋漫无边际,满目都是深沉而冰冷的湛蓝色调,千篇一律的景色看多了,也能使人抑郁。当然,老皇帝此番出海可不是为欣赏景色的,既是对广州海军的一次检阅,也是观摩其训练,还不是一般的海军战术训练。

训练的海域距离陆上很远,也远离寻常贸易航线,四周都是空荡荡的,只能远远地望见点零星的岛礁,使画面不那么单调。

即便是巨兽一般的主战舰船,在浩瀚的大海之上也只是一渺小微尘,船身在海浪的冲击微微不断黄动,但老皇帝此时却一点也不在意。

站在舰桥上,身上裹着一件厚重的貂袍,两手紧紧地抓着扶手,一双老眼则死死地盯着远处的”训练场”。

距离隔得实在太远,以老皇帝眼下的目力,显然是无法看清楚情况的,远远望去,甚至只能看到一些模糊的轮廓。

不过,老皇帝的耳朵还是好使的,而训练场上的动静,也着实不小。此时这片海域,除了肆虐的风吼声之外,便是“砰砰”的轰鸣声,这样的动静,对于如今许多大汉军队中人而言,都不算惊奇了,这是火炮在咆哮。

无需多言,广州海军舰队给老皇帝呈现的,自然是炮舰的进攻演练。自从火炮诞生以来,就逐渐在大汉军队中得到运用,并以极快的速度获得上下认可,一些高级将领更是热衷于威力更大、操作更简单、转运更便利火炮的改进推动。

陆军如此,海军亦然。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火炮在野战、城战、进攻、防守等战争模式下的运用,已经日渐成熟,甚至成体系。

相比之下,如何将火炮从陆地搬到军舰上,却成为了一个困扰大汉海军多年的难题,在多方努力下,花费了十多年的时,总算在金陵造船厂,造出了大汉第一代的作战炮舰。

不得不说,这几乎是对大汉造船工艺的一次综合考验,也是一次长达十数年的技术升级,毕竟与普通战船相比,炮舰对于工艺、工人、材料的要求要高得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