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李敬业倒也不讳言:“文佐他现在借住在你这里,总不是长久之计。我家在安兴坊有一处三进的宅邸,除了坊门往西走一里就是延禧门,进了延禧门就是东宫了,当值下勤也都方便。”
“敬业兄果然不愧是英国公的嫡孙,果然大气!”金仁问翘起了大拇指:“只是有些可惜了!”
“可惜?文佐他打算自己买?”李敬业笑道:“别开玩笑了,长安居大不易,宫城旁边的宅邸可不光是有钱就够的,不要说买,就是租也不容易,不但贵,而且远。这两年外来的京官都有住到安化门外头的去了,四更时分就的起床在城门口等着进门,不然就等着被弹劾罚俸吧!那滋味可不好受!”
“他没打算留长安!”
“没打算留长安?不可能吧?太子这些天和他形影不离,怎么会不留他?东宫属官那么多,随便哪里不能给他腾出一份差使?”
“不是太子没留,而是三郎不想留!”金仁问道:“若是我猜的没错,上元节后不久他就会回百济了!”
“回百济?”李敬业瞪大了眼睛:“真的假的呀?仁寿兄你不会就这么让他发傻吧?这可是长安呀!太子殿下现在喜欢打马球,可未必永远喜欢打马球,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三郎是聪明人,这个道理用不着我告诉他!”金仁问笑道:“他既然想回百济,肯定是有没有做完的事情,等他做完之后,自然就会来长安的!毕竟万物的尽头是长安,对不?”
“你呀你!哎!”李敬业长长叹了口气,似乎看到是有什么极为珍贵的东西被白白浪费了。
“算了,我曾经听人说过,聪明人也会做蠢事,而且是那种特别特别蠢的,九头牛也扯不回来,既然这样我就不多说了!”
“这就对了!”金仁问道:“世事运转,往来归复,谁又知道哪个是聪明,哪个是愚钝,无非是成败而已!留长安未必是好,去百济未必是坏,还是让我们静观其变吧!”
“这么说也有道理!”李敬业叹了口气:“只是长安一别,下次再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这样吧,上元节后请你和文佐来我府里痛饮一番,权当是为他践行!”
“那我就代三郎就多谢你了!”
“李敬业要送我一套宅邸?”王文佐一边擦汗一边惊讶的问道。
“不错,在安兴坊,除了延禧门往东走不到一里就到了,那地方的宅邸可不便宜!”
“出了延禧门向东走不到一里?那不就挨着宫城了?”王文佐吓了一跳:“那地方的宅邸当然不便宜,李敬业这么大方?”
“宅邸不大,也就三进,应该是他自己买下来的!”金仁问笑道:“大方是一定的,这也算是他们家的家风了!”
“家风?”王文佐闻言一愣,才想起来以前金仁问和自己说过英国公李绩的发家史,不由得忍俊不禁:“还真是,我听得都有些心动了!”
“来不及了,我已经替你回绝了!你又不会留在长安,要宅邸作甚?”
“好吧!”王文佐叹了口气:“虽然有些可惜了,但也只好这样了!”他口中说的可惜,脸上却全无可惜之色,显然在他看来这宅邸不是财富,而是惹来麻烦的根源。
“对了,洛阳那边来人了!”金仁问从袖中抽出一封信来,递给王文佐:“这是刘刺史给你的信笺!”
第311章品级
“刘刺史,他的病好了吗?”王文佐赶忙接过来信,他在长安这些天一桩事接着一桩事,整个人都忙昏头了,都快把同来的刘仁轨给忘掉了。
“前几日本来快好了,又有些反复,医生说让他还要静养些时日!毕竟年纪大了!”
“是呀!”王文佐拆开书信,看了几行苦笑道:“从信里看刘刺史很着急,倒也难怪,好不容易有次面圣的机会,却被病情耽搁了!”
“他现在面圣也晚了!”金仁问露出一丝促狭的笑容:“其实也都怪你!”
“怪我?怪我什么?”
“你也知道刘刺史是怎么来百济的,他当初得罪了李义府,年过六旬还白身从军,为的是什么?还不是想要立功面圣,然后翻身?可好不容易平定百济立下大功,却途中生病,面圣的机会让你给占了,他还怎么翻身?”
“仁寿兄这话不对吧?正使是刘刺史,我不过是副使,我怎么能占他的机会?”
“正使也好,副使也罢,只要能把百济那边的情况表述清楚,对于天子来说又有什么区别?”金仁问笑道:“话是从你嘴巴里出来的,圣上的眷顾就在你身上,刘刺史就算再去面圣,该说的话也都让你说完了,他不过是重新讲一遍,换了你是天子,你只怕都听厌了,又有什么眷顾?”
“他的功劳还在呀,朝廷升迁官职依照功绩给的吧?”
“三郎,在大唐本官五品就可以进政事堂,当宰相,可一州刺史最低也是个从五品下,最高从三品下,大唐有几百个刺史,你觉得进政事堂的五品官和当刺史的五品官是一回事吗?”
“仁寿兄的意思是,官职关键不在这品级上?”王文佐问道。
“不错,这品级很多时候是骗人的!”金仁寿笑道。
原来唐代官制正一品有三公、三师,即太尉、司徒、司空、太师、太傅、太保;除此之外还有天策上将,不过只有李世民一人曾经担任过。而从一品则是太子太师、太子太傅以及太子太保,还有仪同三司等等。而二品官则是三省的长官,即中书令、尚书令、侍中,而李世民当过尚书令,所以唐太宗之后,也无人再担任尚书令,左右仆射就成了实际上尚书高官官。而从高宗开始,三高官官逐渐变成一个荣誉头衔,若非有“同中书门下三品”的加衔,也不能参与政事决策。
而真正行使相权的人往往只是三品、四品、甚至品级更低的官吏,比如狄仁杰,他公元691年被武则天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实际上的宰相,而他当时只有四品。
究其原因,原来隋唐官制承接魏晋南北朝的余弊,相当程度上保留有贵族社会而非官僚社会的特色,即一个官员入仕的品级是和他的家世对应的,即鼎鼎大名的九品中正制。简单的来说,就是乡品的一二三四五,对应起家官的五六七八九。乡品越高,入仕官的品级也越高。比如你爹是三公,那么你的乡品一般就是一品,那么你的入仕就是五品(中书郎、散骑常侍之类的);如果你只是娶了公主,那么一般乡品是二品,那么你的起家官一般就是六品,这就是顶级官二代的乡品。如果你爹只是普通中枢权臣或者地方一把手,那乡品一般也就是三品,起家官就是七品,一般是比较偏远地方的县令。而普通人举孝廉之类的乡品一般也就是四品,五品,起家官就是八九品,还是那种苦逼的浊官。
其实唐初也有沿袭隋朝的很完备的文武散官制度,文叫大夫,武叫大将军,勋职叫柱国。如果还是照着原先的玩法搞,则用不了多久,七八岁的郎官和校尉满地跑,假以时日都是一二品大员。唐代科举起家官品级又低,秀才科分四等,最高起家官是正八品上,而明经也分四等,最高起家官是从八品下,进士只分两等,最高起家官是从九品上。
偏偏唐代品级分得又细,不但有正从之分,还有上下之分,从从九品下爬到正八品上就有八级。普通人哪怕是二十从正八品上入仕,两年升一级,干到六十也才正三品上,距离魏晋时候宰相的品级还早呢。所以唐代皇帝如果不想被贵族老爷们垄断高官,就肯定要打破官品的界限,把掌握核心权力的官品往下压,这样才能打破贵族对中枢权力的垄断,从寒人中挑选自己需要的人材。
显然对于刘仁轨来说此番回长安最要紧的是能够面圣,继而给天子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确切的说让天子心里有他这个人,这样有了好处皇帝想的起他,李义府想弄死他也有所顾忌,这个比什么升官重要一万倍。不然就算给他升个四品又有什么用?也就一上州刺史而已,只要李义府在宰相位置上,弄死一个四品上州刺史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李义府公元663年4月已经下狱,这里由于情节需要,将其延后)
“原来如此,那倒是我没想到!”王文佐点了点头:“难道即使刘刺史能够面见天子,也不行了嘛?”
“很难!”金仁问摇了摇头:“你要知道大唐天子统御天下,而天下有四百州郡,亿兆百姓,要操心的事情太多。对于他来说,既然百济战乱已经平定,又从你我口中了解了详情,再专门花时间来见一次刘仁轨就是浪费时间,更不要说他的身体也不好。纵然见了,也就是敷衍两句便了事,绝不会像对你我那样交谈许久!三郎你很幸运,天底下有才能有志向的人很多,但能像你这样上达天听,能得到机会一展才华的人却少之又少,绝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潦倒不得志,沉沦下僚,你千万不要浪费了这运气!”
“我明白了!”王文佐点了点头,史书上记载刘仁轨自少家境贫寒,但爱好学习,成年后博通经史,直言敢谏,刚正果决,但又不乏机变。但由于出身微寒,直到六十岁都并不得志,直到白江口一战才名震天下,从此扶摇直上,成为高宗后期时的名臣。但王文佐的穿越让历史发生了一点细微的波折,虽然唐军依旧在百济大破倭人百济联军,但一场风寒和一点巧合把胜利最大的果实掉到了王文佐的头上。虽然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刘仁轨恐怕是很难凭借这次机会简在帝心了。
第312章童谣
洛阳,金宅。
窗外的天空已经全黑了,烛光映照在纸窗上,留下一个跳动的影子。刘仁轨痛苦的仰起脖子,将药汁倒入口中,苦涩的味道让他脸上的皱纹愈发深刻,就好像久旱的麦田。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呀!”刘仁轨放下药杯,目光转向床旁的铜镜,镜子里那个男人苍老而又疲倦,他露出一丝苦笑,命运和女人一样爱俏,似乎触手触手可及的时候,又突然一下子飞走了,落在年轻人的身旁。王文佐确实比自己更适合面见圣上,他体会过这个年轻人的魅力,当你和他相对而坐,侃侃而谈的时候,就会情不自禁的喜欢上这个年轻人:有学识、机敏、有礼貌、果决,而自己已经是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
“刘公,您怎么又起来了,快躺下,不然医生知道了又要责怪我了!”
婆子推门进来了,她小心的收走药杯,嗔怪着帮助刘仁轨躺回床上,替其将被角折好:“刘公,外头可是数九寒天,您这把年纪可千万不能再受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