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极速全本小说网>地窖里的朱元璋 笔趣阁 > 第三十一章 简单粗暴的方式(第2页)

第三十一章 简单粗暴的方式(第2页)

而且不止屋前,屋后也有,每栋房屋离得很远,都被田地隔开。

但古怪的是,那些田亩只有很少的土地耕作,即便耕作也都是种菜,上面长满了杂草。

如果不是田埂以及那一圈连着一圈的土地,能明显看出是田地的痕迹,恐怕都以为是荒地,而不是田亩。

“你们想想,为什么我家周围那么多田,却没有人耕作?是大家不吃饭的吗?”

朱云峰反问道。

朱标虽然去过他家,却并没有见识过那种情况,目光不自觉望向朱棣。

朱棣挠挠头道:“莫非是你家那边的田皆是劣田?”

他听说山里的田产量都不怎么好,特别是这种深山老林当中,地下都是石头,水源也不能保证,远不如平原或者湖边。

朱云峰摇摇头道:“错了,是因为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家里就只剩下老人,老人已经都不怎么种田。”

“老人都不种田了?”

朱棣和朱标对视一眼,都觉得有些纳闷。

很多老人种田经验丰富,活到老种到老,即便有些身体不好,但怎么可能会集体都不种田?

这是什么道理?

难道他们都不需要为自己生计愁了?

看到二人脸上露出不解的表情,朱云峰其实知道大概率隔壁房间的朱元璋这个时候也正疑惑不解。

他并不怪他们没有想透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在后世想不明白的也大有人在。

这当中一方面是个认知问题,另外一方面是个常识问题。

朱元璋他们对现代的认知程度较低,完全不知道现代科技到底达到了什么地步,是否能够养活得起那么多人口。

所以他们非常惊讶,不理解老百姓为什么宁愿让土地荒废了也不去种地。

却不知道这里面的深层次原因是因为生产力提升,加上袁老等科研人员努力,我国粮食产量每年都稳步提高,自给率达到了9o%以上,能够养活十四亿百姓。

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上的粮价低廉,粮食充足,那么年轻人就势必会去寻找比种地收益更高的方式来寻求更好的生活。

比如去工厂打工,店铺上班,或者努力读书考上好大学找个更好的工作,赚到了钱,能够在市面上买到廉价粮食养活自己,不需要下地耕作填饱肚子。

但这样的现象在古代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只有权贵、有钱人和地主才不需要耕作,九成九以上的百姓都要下地干活才能勉强度日。

这是他们缺乏认知的一点。

然而古人缺乏现代认知与常识很正常,可即便是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开展九年义务教育几十年了,对这样的认知和常识缺乏的人大有人在。

或者说这些人不是坏就是蠢。

因为朱云峰曾经在逼乎上见到过一位认证为公共卫生副主任医师的大神说,“中国每年大米产量也就在1。4~1。5亿吨左右,平均每个人2oo斤。人均2oo斤是个什么概念呢?饿死人的旧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还有四百斤。”

答主的提问其实是我国大米自主产量是否能够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他却试图以大米产量人均不足来证明我国粮食产量非常低下,无法满足大家对粮食的消耗。

这番言论直接把下面的人都给逗笑了。

拿大米产量来对比整个民国时期的人均粮食占有量。

合着我们中国人就只能吃大米,不能吃小麦、肉类、蛋类、奶类了?

还有岛上那位退役少将,居然能说出导弹7o%的拦截成功率,三枚加一起能让拦截率达到21o%。

都不知道这俩人是怎么当上的副主任医师和少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