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他希望能和张知疑保持距离,只维持在朋友以上恋人未满的状态。
那现在呢?
文意先啊文意先,你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既然已经给了对方明确的暗示,就应该主动一点告诉他自己的心意。
可是直接表达太唐突,委婉表达又怕他听不懂。到底该怎么说才能让两个人的关系变化不那么突然,只要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就好?
文教授不愧是教授,他脑子里冒出的第一个关于“有效沟通”的方法是提问,紧接着大概就是拉斐尔的《雅典学院》了。
文意先后知后觉反应过来,这似乎不太浪漫。
用只有他们两个人知道的暗语?
然而文意先想不到他们俩之间有什么暗语。
思考时间超出了平常阈值,文意先的嘴难得比脑子更快作出反应:“你相信人有‘自由意志’吗?”
之前在张知疑读本科的时候,这个问题是他问文意先的。
当时文意先摇摇头,并不是表示否定,而是简单直接地表达不知道,这个问题是西方哲学的核心主题,也是最具争议性的问题之一,他不认为自己能给出一个确切周详的答案。
“你相信‘命运’吗?”他反问张知疑。
记忆里尚且稚嫩清澈的张知疑点点头,腼腆地笑了:“如果它不存在,我为什么现在能和你在一块散步呢?”
从回忆里抽离,他们已经沿着湖跑了两圈。文意先带头绕到操场上,张知疑紧随其后。
没有晨练习惯的张知疑此时脑子逐渐充血,压根没听清楚文意先说了什么。
毕业一年多,哲学相关的知识他也忘得差不多了。这种知识性名词从他脑子里一溜而过,只留下一点点模糊的印象,然后随着呼吸逐渐消失在他的意识海里,再也捕捉不到。
文意先等了一会儿也没有等到答复,疑惑地侧目看了一眼,只见张知疑同样疑惑地看了他一眼,满脸写着迷茫和空洞,就差没把“你说什么”四个字写在脸上。
……提问果然不是一种好的调情方式。
没事。文意先想。反正再过不久他们去国外同居,有的是时间慢慢来。
“文意先。”张知疑在背后喘着气叫到。
“怎么了?”
“我不想读博。”
“噢,那挺好的啊。”文意先即答。
“……”张知疑稍微用力加速超过他,然后自然减速和他并肩,“你这次出国,什么时候会回来?”
文意先垂眼看着地面,平静地说:“不知道。”
其实他隐瞒了许多话没有对张知疑说,比如他出国交流是自己申请的,本来是为了等张知疑出国读博,比如他当然知道他会去多久,因为他打算在国外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