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见,果然如此。船一会上一会下,晃来晃去,不断地躲避着各种暗礁。
整日行船的船家对里面的暗礁门儿清,再加秋冬季为枯水期,有点水落石出之感。
“上泷船似欲升天,下泷船似入深渊,说的就是这里。”何济源看着船在水中行走时说。
何叔在前面谨慎地掌着作舵用的竹篙,这碰碰,那点点地躲着暗礁,指挥着河边路上拉着竹制纤绳以备不虞的两个船夫。
这时笑道:“现在顺风顺水还是好的,到了四月多水期走漕船时北风劲大,暗礁又藏在水里,有时候碰上了还得拉纤。”
“何叔经常走这条路吗?”倩倩听他说得极为熟悉,便多了句。
“自己走得不算多,老辈留了许多话。”
倩倩正在想是何意时何济源在旁边小声解释:“何叔在下龙洞那里置了几亩田,有空的时候才走船,平时都是赁给别人的,其父祖辈倒是全年撑船。”
倩倩想这是行船利息想来比种地高。
她的话还没问出来,那何叔似知道要问什么似的说:“小娘子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行船利息高可关卡也多,打劫的也多,不安生的咧。且货多时才走船,货少大多走路,路还近。”
“关卡多不是收得租船的行商的钱么?怎么还收船家的?”
“嗨,那是设卡的才不管是行商还是行船呢,看到了就收,不给就打。像泷里的这条水道,都没别的地方可逃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倩倩方知原来在外讨生活如此艰难,她原本以为在湘南的乡村生活已经够不易了,但为什么自己听说了有许多商家家财万贯呢。
“奴听人讲古说那些大盐商,像扬州、苏州、淮安那边的大盐商,家里的园林都不知有几亩,家财百万,姬妾成群,他们的钱是哪里来的?”
“小娘子可有听说过严阁老,小人听说他家抄家时抄出的银子都不晓得有几百万两,当然他是阁老下面不知好多人等着送钱给他呢。像那些大盐商,一引盐都不知可赚几多。”
“其实吧,别说是淮安、扬州了,就汉口的盐商也活得好,背靠长江,水运繁忙,市镇自然繁盛,不必艳羡。”何济源小声说。
“奴没有艳羡,就是有些想不通,士农工商,商人按说排在末位,除却士不说,农却是过得最苦的。奴听说商税三十收一,这简直比湖广的田赋都低。
奴还听说,光是苏州府一年的田赋总额比浙江一省都多,但是苏松却是全国最繁华的地方。”
“那是因为有运河,有水运之便,桑蚕之利,就像《货殖列传》中说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说着说着天色已变得很暗,当然也可能是两岸太窄将光挡住了,船头尾早已点好两盏棉籽油的气死风灯照亮。
又走了一段时间,前面稍微宽阔点的地方停了一排好几艘船,前后各挂着白色的纸糊灯笼。
前面还有间亮着黄光的屋子,那里便是麻滩驿了。
他们的船也跟在后面抛了锚,何叔带着一个船工随何济源和双寿上岸看情况。
这驿站边有麻滩铺,是急递信件的所在,不过这几十年湘南桂北的瑶民并没有什么大动静,但铺和驿里总有些新消息,或是朝廷的新动向,或是相对近的官员调度。
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还能看到过时的坻报,那可是好东西。
何济源的运气就不错,还真从驿臣那里借了册来,虽然是几个月前的了。
也没来得及细看,就直接拿到船上来抄。
倩倩和双喜赶紧一人磨墨一人铺纸,然后换成倩倩念何济源写,后面又倒过来,如此忙了一个多时辰才把那册坻报抄完。
晚上抄的难免有错别字,何济源又连夜校了一遍。
何叔没想到倩倩不仅认得字还会写,极为惊讶,不住地夸她少见。
喜欢乡村日暮有人家请大家收藏:dududu乡村日暮有人家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