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翌日。
早朝上。
工部尚书徐子房将北水南调的工程方案提了出来。
一时间。
众说纷纭。
李兼之前对于此事并不知情。
眼下却是站了出来。
劝说道:“皇上,眼下国库空虚,工程一事还请三思而行。”
陈旬反对道:“李相,此事乃是经过所有大臣们商议过,共同决定的。”
“况且,朝廷每年赈灾,都是治标不治本。要想真正的长治久安,必须得将这件事彻底解决。”
这时,户部尚书方平也站了出来。
“回皇上,臣也赞同陈大人的观点。”
李兼见状,却是说道:“你们有没有算过帐?这一项工程若是真正地开展,人力倒是可以用以赈代工的方法解决,可物料运输等方面又得如何办?”
萧文清想了想,看向徐子房。
“徐爱卿对此,可有什么建议?”
徐子房忙将那晚与皇上商讨好的想法说了出来。
随后又道:“臣这几日又将此事好好地想了一遍,经过工部众人的商讨,臣以为此事倒还有回旋的余地。”
“哦?”
萧文清眼前一亮,忙道:“说说你的办法。”
徐子房旋即让人拿来了一张工事图纸。
上面已用红字标记了此次北水南调工程的线路图。
而且还注明了一、二、三种。
他解释道:“诸位可以在这地图上看到,眼下离河道距离最近的是这第二段工程,也就是南槐至启东县。”
“运输物料的船只到此处是最快的。而再从这里向其它两段工程输入物料的话,则可以减少很多的时间。”
“再者,由于修建河道用的都是沙石之物,我们完全也可以借地取材。”
说到这里,他指了指南槐不远处的周山。
此地可是盛产石矿物资。
来回路程大概也就四五十里路的样子。
完全可以解决这第二段工程的石料用量问题。
萧文清一听,登时就面露喜色。
这正是他想要的结果。
只要能够解决物料的问题,自然整个工程就可以正常开工。
如此一来,北水南调之事也就成了。
听到这里,萧文清猛地一拍掌,也不用徐子房继续往下说了。
直接道:“北水南调的事情,就按徐尚书的这个办法去做,此事也就无需再多说了。”
他看向下面群臣。
问道:“诸位可还有什么要上奏的?”
李兼又是站了出来。
“皇上,微臣还有一事要奏。”
“哦?李相请讲。”
李兼忙道:“这朱生死后,那边的位置就一直空缺了下来,眼下朝廷之事众多,正是需要用人的时候。”
萧文清点头道:“李相所言极是,不知对于这等人选,李相可有合适的?”
李兼道:“江北怀王之子陈玉清,这些年在江北一带做得很好,江北提督袁大人曾多次上书想要朝廷委之重用。”
“只是当时朝廷上下暂无空缺,所以这件事情暂就一直搁浅了下来,还望皇上能够考虑一下。”
陈玉清这人,萧文清倒是有点印象,写得一手好字,而且小时候因为怀王的关系,萧文清与他还同在一个老师下读过书。
可自从怀王去了江北之后,两人的交往就渐渐少了。
如今从李兼嘴中得知了此人的消息,萧文清颇感到几分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