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韦一进来就弯腰拱手道:“明公有何事吩咐?”一举一动都把自己的位置摆的很正。
关荣光其实不太喜欢这种做作的交流方式,可入乡得随俗,他不能减少这个步骤,因为这是维系君臣最好的法子之一。
思量了片刻,关荣光最终询问道:“陈留城的城卫可有战力?”
典韦想也不想就回答道:“自然是有一些的,可这些城卫都是老死少记,维护城内安稳做的,若是真想作战就不成了。”
东汉一朝自从建立以来,光武帝刘秀鉴于长期战乱对社会生产力的巨大破坏,决定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实行罢兵。
罢兵的重点是郡国兵。从建武六年(公元30年)到建武二十三年,五次罢省郡国兵。
建武六年,罢郡国都尉,都尉原来执掌的权力并入太守,并且取消郡国兵每年秋后的军事演习。这一措施使郡守从此掌握了军政大权。
这也是关荣光坐上陈留太守后能够管理军事的原因,但从侧面来看,郡城城卫已然变成了一种职业,都是由各个小家庭来组成的。
父亲退下来儿子便上去,在这种大环境下,让他们保持原有的锻炼显然是不可能的。
而且从军事演习取消后,郡城内的城卫战斗力就开始直线下滑,传到这个时候还能有点战力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缕清楚这些事情,关荣光心中有了紧迫感,他看着典韦说道:“如果我让你专门练一只军队,你能练到什么水平?”
典韦有些诧异,但看他的脸色,关荣光心底一沉,他觉得典韦可能不会练兵。
谁料典韦的回答并不是这样,他正色看着关荣光道:“明公信任我,我自然是能练的,但具体练到什么地步在下却是不敢保证。”
“此话何解?”
“练兵练阵、练人,军阵需要的是纪律严明,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发挥最大的作用,可人的胆魄却是不固定的,两军对阵稍有差错就是一败涂地,这东西短时间内无法练成。”典韦答道。
“那练人呢?”关荣光继续追问。
“练人就更难了,眼下百姓能吃饱饭的少之又少,想要他们打熬筋骨更是艰难,因为那费时费力又短时间没有产出,只有豪绅、士族才能支撑的起。”
典韦的话击碎了关荣光的一种幻想,他本想着练出一只天下少有的精锐,眼下看来还是有些想当然了。
可就这么放弃也不行,关荣光知道明年就要爆发黄巾之乱了,手里没有一只能够听话的军队,那么等待关荣光的结果会更差。
他深吸一口气有些憋屈的说道:“不论如何还是要尝试一下的,我明日回去盘查陈留粮仓、器械库,即便是练出来的兵打仗不行,我也可以让他们屯田。”
说完自己的打算,关荣光抬头看向了典韦。
典韦立刻单膝跪地保证道:“明公放心,在下一定倾尽全力帮明公练兵。”
“好,那就明日募兵,起码把消息放出去,就说兖州境内匪寇颇多,招募个几千人,即便是练不成兵,起码也能解决一部分人的吃饭问题。”关荣光下定了决心,挥手示意典韦下去。
典韦能做到这个地步关荣光还是比较满意的,虽然在演义里一直弱化了典韦的智慧,但真实的典韦显然不是那样的人。
一个能够找准时机当街杀人而后全身而退的猛士,若是没有脑子那就是扯淡了。
可眼下摆在关荣光面前的问题还是很多,他用屁股想想也能清楚陈留城内的粮食必然不多。
一旦开始练兵,最大的可能就是陈留的粮食全用在练兵上,来年黄巾之乱一旦爆发,关荣光可能连守城的粮食都没有。
关荣光下意识的用右手捏着左手,努力在现有的局面下找点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是赋税肯定要扣留的,战乱一起,官道隔绝是稀松平常的事情,这笔钱与其放在库房里等着上缴,还不如直接跟商贩买粮。
其次就是陈留城中的豪绅、士族也要利用起来,陈留城最好的一点就是没有那种如日中天的士族,关荣光不用担心谁能压制自己的法令。
可如何说服那些人是个难点,士族不好劝、地方豪绅又各个占据大量土地坐拥大量人丁,轻易压制不得。
——内容来自【咪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