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年头的社会对读书人的敬畏程度还是很高的。靠着给村里的娃娃们教书,吴先生的生活也算过得去。
谢虞琛对这位吴先生倒是没有什么意见,但凤双村距离蓬柳村可不太近,脚程快一些的,也得走个半个时辰才能到。更别提余小郎不过是个八九岁的孩童。
再加上这年头的治安也没那么好,万一路上遇到掠买妇孺的人贩子呢?
退一万步讲,即使遇不上这些危险,可若是在半路上摔一跤,磕碰着了家里也不知道,又如何是好?
谢虞琛这边满心担忧,余小郎自己倒是没心没肺地在一旁傻乐。
他不仅能去读书,就连那日谢虞琛口中什么开花结果的那些书里没有的知识,谢郎也答应等他会认字之后就教给自己。
这几天的余小郎可是欢喜得不行,连去前院帮阿姊干活时,动作都比往常轻快了不少。
“谢郎在想些什么呀?”见谢虞琛半晌都没说话,余小郎忍不住问道。
“没什么。”谢虞琛回过神来,温声道:“只是觉得若是蓬柳村也有学堂,小郎念书就不用走那么远的路,费那么多辛苦了。”
“原来是这样。”余小郎听到这话,连连摇头道:“谢郎不必担心,我不辛苦的。”
他爷娘死后,家里就剩他和阿姊两个人,那时候的日子才叫一个不好过。
好在他们村的山里有不少野菌子、山栗、勾圆,卖到城里可以换不少钱。余小郎就跟着村里那些大小伙子进山摘山货。
他个头小,人又机敏,许多大人进不去的灌木丛,余小郎都能从不知道哪个缝隙中间钻进去,灵巧得像只穿梭在密林里的小猴子一般。
再加上村里人知道余家姐弟的情况,都把山货最多的地方让给余小郎去。这样一来,余小郎每次进山摘的东西都能换不少钱,有时候比那些大人都多,替他阿姊分担了不少。
比起从前在山里采菌子、摘山栗时候的辛苦,现在不过是走几里路,对于余小郎来说还真不算什么。
看余小郎咧着嘴嘿嘿傻笑的模样,谢虞琛一时心底五味杂陈。想起自己像他这个年纪的时候应该才刚上小学。
那时候别说是自己走路去学校,就是每天都有人接送,他都要在家磨蹭到最后一刻,才肯背着书包出门坐车。
仔细算来,余小郎的年纪和他那时也差不多,但已经快能撑起一个家的重担了。
谢虞琛眼底闪过一抹怜惜,心情有些说不上来的复杂。余小郎却已经提起了另一件事,“谢郎真的打算在蓬柳村也建一个学堂吗?”
“对啊。”谢虞琛压下心中思绪,眼角含笑道:“若是蓬柳村有了学堂,村里像小郎这样的孩子,就可以去念书了。”
“可是……”余小郎搅了搅手指,更多人有书读当然是好事,但只要有学堂就可以了吗?
犹豫片刻,余小郎将心中的疑问出口,没想到谢郎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十分认真地夸赞了自己,说他考虑得周全。
“当然不行。”
余小郎刚想问谢虞琛还需要什么,就听到谢郎说要考考自己,让他思考:为什么有了学堂和教书先生,村里的孩子还是不能去念书。
见余小郎咬着嘴唇,皱了眉想了半天都没想出个所以然来。谢虞琛便主动提示道:“不妨想一想小郎的阿姊,阿姊最初为什么不打算让小郎去念书。”
“因为要干活!”余小郎一拍脑门,豁然开朗,连忙回答:“如果村里的小孩们都去上学,就没人能给家里干活了!”
“还有呢?”谢虞琛继续问。
“还有……”余小郎又想了片刻才继续说道:“还有读书需要很多钱,纸、笔、墨都很贵,村里很多大人都觉得,即使认得字也不一定有用,还要白费很多钱。”
“你说的很对!”谢虞琛称赞了几句,把余小郎说得眉开眼笑,两颊也泛起了羞涩的红晕。
还是要发展经济啊。谢虞琛心中暗道。不过余小郎这孩子的心思确实灵巧,一点就通。若是好好培养,假以时日未必不能做出一番成绩。
几乎没有犹豫,谢虞琛便问道:“离去吴先生家念书还有几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小郎愿意跟在我身边学习吗?”
“可以吗?”余小郎的眸光陡然亮起,抬起头看向谢虞琛,脸上的期盼与兴奋之情遮都遮不住。
谢虞琛点了点头,“当然可以,只要你愿意。”
“我愿意!”余小郎想都不想地回答。
“既然如此,那我们可就说定了。”
一大一小两个人很快便立下约定,从明天起,余小郎便不必再去食肆做事,而是跟在谢虞琛身边学习,平日里遇上什么问题也都可以来找他。
教余小郎这件事是谢虞琛突然决定的事情,具体要讲的知识他还没想好,但心里大致有一点想法。
首先是书上的内容,说实话自来到这个世界之后,谢虞琛也没有看了多少书。为数不多的几本也都是些杂书游记之类的,不好教给小朋友。
而他后世在学校学的那些东西,除了最基础的知识以外,其余也都忘得差不多了。倒是那些“声台形表”的东西还记得不少,毕竟这些都是身为演员最基础的,经常用的上。
但他总不好让余小郎进行一堆乐理和形体上的训练。至于表演的台词与声音、风格和基本流派这些东西,不用想也知道派不上什么用处啊。
不过好在余小郎年纪还小,这个时代也没什么生物、物理方面的教育基础,最基本的东西都要一点一点教,算是启蒙开智,也得教许多天。